春光里,中國書香沁倫敦
摘要: 新華社記者 白 旭倫敦書展16日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作家畢飛宇講了一個故事:他想參觀位于倫敦市中心的狄更斯故居,卻不識路徑,不諳英文。但當地人只要聽到“查爾斯·狄更斯”這個名字
新華社記者 白 旭
倫敦書展16日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作家畢飛宇講了一個故事:他想參觀位于倫敦市中心的狄更斯故居,卻不識路徑,不諳英文。但當地人只要聽到“查爾斯·狄更斯”這個名字,就會友善地伸出手指為他指路。
不知經過了多少人、多少根手指,畢飛宇最終站到了狄更斯故居的門口。
用這位中國作家的話來說,“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它超越語言和國界,喚起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共鳴。而本屆倫敦書展上飄散的中國書香,也在期望著喚起深切的共鳴,為英國和世界各國近距離觀察和感知中國文化提供窗口。
圖書,組合了中國的兩大古老發明——紙張和印刷術,是當代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媒介。從2007年的俄羅斯莫斯科到2008年的韓國首爾,從2009年的德國法蘭克福到2010年的希臘薩洛尼卡,再至2011年的埃及開羅,中國作為這些城市國際書展的主賓國,以翰墨書香拉近了自身與外界的距離。中國在世界文學與出版舞臺上,越發富有活力,天地日益廣闊。
本次倫敦書展上,中國再次成為主賓國,300多場活動清單令人眼花繚亂:中國知名作家與英國作家、讀者進行多種形式的研討和交流;中國各領域領軍人物圍繞經濟、藝術、音樂、建筑、攝影、版權、數字化和電影等多個焦點同英國學者對話;圖書、郵票、版畫、攝影等多姿多彩的展覽,展現了中國當代文化的豐富與活力。
顯然,此次倫敦書展,中國文化的展示堪稱一場盛宴,許多英國書迷也期待著品嘗中國文化大餐。書展總監阿里斯泰爾·伯坦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毫不掩飾自己對中國文學的喜愛,熱切期待能在書展上和眾多中國作家直接交流。
今天的中國,不但在經濟領域快步前行,也在努力建設文化大國、文化強國,期望與世界深度交流互鑒,為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架設橋梁。
明媚春光里,徜徉于富有書卷氣的倫敦,中國書香沁人心脾。(新華社倫敦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