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要從長計議
摘要: □ 鄒冬梅 筆者所居住的社區新村多是自建房屋,一個小院二三層樓,甚至有些大宅院里蓋至五六屋樓的也常見。家家戶戶別出心裁,房子外觀設計花樣翻新,整個小區的房屋布局沒有統一規范的設計標準,并各自
□ 鄒冬梅
筆者所居住的社區新村多是自建房屋,一個小院二三層樓,甚至有些大宅院里蓋至五六屋樓的也常見。家家戶戶別出心裁,房子外觀設計花樣翻新,整個小區的房屋布局沒有統一規范的設計標準,并各自為政,看上去少了些雅觀與和諧。更讓人感到不惑的是,很多看上去還很新潮的房屋又推倒重建。據筆者所知,那些拆除的“舊房”也不過只住了十年左右。之所以拆“舊”建新,也許是不滿意當初的房屋結構或整體設計,也許是賺了大錢重建規格更高的豪華別墅。總之筆者親眼目睹的一些不錯的房屋一點點被工人砸爛推倒,弄得一片狼藉,實際是在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
據悉,按照國家《民用建筑設計通則》的規定,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筑為50年至100年。但縱觀近年來我國城鄉被拆除的建筑,很多遠遠低于設計年限。如2010年2月,南昌的著名地標五湖大酒店被整體爆破,建成僅13年;2010年5月,位于北京建國門黃金地段凱萊大酒店被拆除,建成剛20年;隨處可見的不計其數的“舊”房還在不停地拆、建……爆破和拆除只在彈指一揮間,但當初建成這些建筑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絕非是小數目。也許有人會認為,有錢人想咋折騰咋折騰,那是人家的事兒。但有一點大家一定要認識到,大拆大建的“短命建筑”造成的是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并且對人們的生存環境也會構成嚴重的威脅。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建筑資源更不容無限度、無節制地揮霍。
因此,我們更應該學習一下建筑壽命居世界首位的英國,他們的建筑壽命平均可達132年,“百年老屋”隨處可見。延長建筑壽命,讓建筑完整地“走”完生命周期,這樣才是一種最大的節約和環保。城市的決策者,要更多地去考慮整個城市的公共利益和長期效益,我們就會因此擁有更多的社會財富。
建筑房屋,科學規劃,從長計議,摒棄“短命建筑”,讓資源不再浪費,讓環境更美好。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