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忠言伴家常
摘要: □ 李 忠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句話流傳和影響數千年,給國人的品行修養帶來無窮的教益。“良藥苦口利于病”是說要治病就當吃苦藥,這屬于基本常識,容易理解。“忠言逆耳利于行”理解起來
□ 李 忠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句話流傳和影響數千年,給國人的品行修養帶來無窮的教益。
“良藥苦口利于病”是說要治病就當吃苦藥,這屬于基本常識,容易理解。“忠言逆耳利于行”理解起來也不困難。所謂“忠言”,就是發自內心的話,即一個人主觀認知而自然流露出來的話,等同于現如今的“實話”。“忠言逆耳”變成口語就是“實話難聽”。
忠言是珍貴的,貴就貴在它是心里話,坦誠、真實、直白,不事雕琢,透徹明了。 忠言和“假話”、“大話”、“空話”有質的區別。忠言在表達形式上一定直白,想到哪就說到哪,加工的成分少,不繞來繞去,虛與委蛇,所以說出來粗糙、聽起來逆耳。相反,經過刻意加工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忠言。
不逆耳的忠言很少,是忠言中的極品,這些忠言真正做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朝會上,再次撞上了魏征的直言敢諫。事后,李世民惱羞成怒,表示要殺掉魏征。長孫皇后得知這一消息,當即穿上朝服、戴上鳳冠,叩首祝賀,說出一段既忠且順的話,打消了李世民欲殺魏征的念頭,留下了一段君明臣直共治天下的佳話。
日常的大量忠言是逆耳的,或起碼說不順耳。如我們常說的批評,同學(事)、家人、朋友之間經常流露出的意見。上對下、長對幼的批評最自然;下對上、幼對長的批評,只要帶有一定的尊敬,也未嘗不可。而時下的社會有一種怪現象,可能是個別人不愿聽忠言,就揣猜別人也聽不下去,就不顧平常人的知識素養水平,倡導忠言的既忠且順,在“順”的表現上下足工夫,忽略了忠言的思想內涵,含金量越來越少,流于油滑。這種“忠言”根本沒有忠言的味道,有的聽起來甚至叫人一頭霧水。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有的場合形同于“表揚和自我表揚”就是明證。這種“忠言”說出后的效果怎么樣?就像成分不足的藥品一樣,治不了病,甚至就是隔靴撓癢,全然喪失了應有的勸誡作用。
有的人品行卑劣,善于偽裝,在語言的表現形式上不遺余力,或者富有口才,說話的技巧爐火純青,能夠把“讒言”說得和忠言一般。這是我們必須認真提防并加以克服和糾正的。
讓忠言作為一種必需永遠相伴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順耳者,暢快!逆耳者,同樣有利!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