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發酵料栽培平菇技術要點
摘要: 魏銀初 王 震我市玉米芯資源非常豐富,農閑期間利用玉米芯發酵料栽培平菇,變廢為寶,不僅可以增加經濟收入,而且可以美化農村環境,一舉兩得。我市平菇栽培以秋冬季栽培為主,為降低菌袋污染率,一般以熟料栽
魏銀初 王 震
我市玉米芯資源非常豐富,農閑期間利用玉米芯發酵料栽培平菇,變廢為寶,不僅可以增加經濟收入,而且可以美化農村環境,一舉兩得。
我市平菇栽培以秋冬季栽培為主,為降低菌袋污染率,一般以熟料栽培為主,但熟料栽培費時費力,增加成本。近年來,駐馬店市農科院食用菌課題組從菌種選擇、栽培季節、菌種制作、發酵料配方、發酵技術、發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環節進行一系列試驗,總結出一套簡單易行的早秋發酵料栽培平菇技術,現將要點介紹如下:
一、菌種選擇
秋冬栽培選擇廣溫型菌株為宜,如灰白色選新831、灰黑色選菇99。
二、栽培季節
一般在十月中旬,即每年的秋播以后,勞動力空閑。過早氣溫太高,病蟲害滋生嚴重;過晚市場價格較低,影響經濟效益。
三、菌種制作
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份開始制母種,可選擇玉米粒培養基(98%玉米粒、2%石膏),八月中旬制作原種,培養基配方:55%棉子殼、30%玉米芯、5%麩皮、8%麥粒、1%石膏、1%石灰。九月制作栽培種可以用發酵料制作栽培種,以便接種時增大接種量。菌種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四點:引優質種源,培養基滅菌徹底,培養環境潔凈無污染,培養室溫度、濕度、通風適宜。
四、發酵料配方
為了節約成本,并保證產品無公害,發酵料配方為:95%玉米芯、3%石灰、2%硝酸磷。要求所用原材料潔凈、無霉變、玉米芯顆粒黃豆粒大小,石灰以優質粉面狀為最好。
五、發酵技術
選擇地勢平坦、無積水的地方,如果能遮陽避雨更好,將玉米芯潤濕后與石灰按比例拌勻,建寬2米、高1.2米,長度不限的料堆進行發酵。建堆后用直徑8厘米木棒每隔30厘米打一個孔,如果料堆露天,表面蓋編織袋或者稻草等保水,雨天要蓋薄膜防雨。第一次發酵24小時翻堆,此時添加硝酸磷,以后每隔12小時翻堆,總共翻4次,次次打孔。每次翻堆都要將外邊料翻里邊,上邊料翻下邊,越均勻越好。每次翻堆時用相應的殺蟲、殺菌藥噴料面。
六、發菌管理
將裝好的菌袋用直徑1cm鐵棍兩端穿透打孔,數目為2個~4個。碼堆時根據場地盡量要寬松、堆低,并經常殺菌殺蟲。發菌溫度:前3天~5天控溫20℃~32℃,絕不能超過35℃,如超出極易燒菌,形成綠霉,直至失敗。如溫度正常盡量少翻袋,多翻一次多感染一批。當袋口有瘤狀突起,即進入出菇管理期。注意:為防止雜菌感染、蟲害發生,入袋前必須全棚消毒,入袋后每天殺菌殺蟲,直至發菌成功。這是種菇成敗的重要一環,不可忽視。
七、出菇管理
棚內必須懸掛干濕劑,保證濕度在70%~90%,低于70%轉茬慢、產量低,高于95%易生病腐爛,銷售難。可采取大棚覆蓋一層遮陽網、距離上方70厘米左右再飄一層遮陽網、或者大棚攀爬絲瓜秧等措施使棚內溫度控制在30℃以下,當菇蕾分化后5天~7天,菌蓋趨于平展,邊沿初顯波浪狀,孢子未進入彈射期采收,此時養分消耗少、轉茬快、產量高。
八、病蟲害防治
平菇大部分銷售到國內市場,我們必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因此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物理防治為輔,生物農藥等低毒農藥可以采用,盡量不使用化學農藥,尤其是國家禁止農藥,堅決杜絕。此外,近年來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研發推廣的大棚覆蓋一層遮陽網、一層防蟲網、內掛黃板和殺蟲燈、大棚門口設緩沖間,即“兩網、一板、一燈、一緩沖”平菇種植模式,無疑是一種科學而又環保的模式。
(作者系市農科院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