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縣區均獲得全國科技進步縣區稱號
摘要: 實施科技興市戰略 加速農業科技創新我市各縣區均獲得全國科技進步縣區稱號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貢獻率達50% 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本報訊 (記者 閆海峰 通訊員 韓盤根)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農業
實施科技興市戰略 加速農業科技創新
我市各縣區均獲得全國科技進步縣區稱號
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貢獻率達50% 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
本報訊 (記者 閆海峰 通訊員 韓盤根)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農業科技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科技興市戰略,加速科技進步與創新,農業科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走在了全省前列。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50%,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我市各縣區均獲得了全國科技進步縣區稱號,其中泌陽縣等四個縣區獲國家科技進步考核工作先進縣區稱號,市科技局首次被省科技廳評為“科技進步考核工作優秀組織單位”。
農業科技研發工作取得新成績。圍繞農業新品種選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動物重大疾病防控等關鍵技術開展協作攻關,解決了一批制約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今年,組織申報國家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項,組織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項全部被認定,新培育和認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完成了1項國家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項省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的監理和驗收工作。有5個農作物新品種獲得國家、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鑒定),實施國家、省、市科技攻關項目59項。
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省科技廳啟動農業科技園區工作,汝南綠苑蔬菜農業科技園區已通過省專家組考察。同時,經過培育,認定市級農業科技園區4家。建立農作物品種展示中心5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32個、形成區域性支柱產業24個、帶動農戶74280戶,僅特色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達到2728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通過農業科技園區和科技示范村建設,引進農作物、畜禽、林果新品種32個,吸引省級高層次專家、教授23名,培養農村適用技術人才1540人。
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工程扎實推進。我市圍繞食用菌、溫棚蔬菜、畜禽飼養、優質專用小麥等特色產業,開展了經常性的先進適用技術培訓,通過采取引進省級高層次人才、盤活市縣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農村鄉土人才,建立了科技“常在鄉”的有效機制,形成了一支省、市、縣、鄉、村五級人才相結合的科技服務隊伍,建立了根植農村、服務農民,在培訓活動中不斷發展壯大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全市共舉辦各種培訓班1235期,培訓農民6.8萬人次。
繼續實施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組織開展了高產攻關、高產示范、單項技術綜合應用和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引進示范等項研究。經過努力爭取,我市西平縣繼續作為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示范基地,累計落實小麥種植面積80萬畝,輻射區累計落實小麥種植面積480萬畝;增收小麥37549.4萬斤,新增效益32786.4萬元,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打造我市糧食核心區建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