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城區:深耕文化沃土 繪就文旅新景
摘要:“十四五”期間,驛城區緊緊圍繞生態功能定位、自然資源稟賦和民族文化優勢,堅持高質量、高水平、高起點推動文化和旅游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叫響驛城區文化旅游品牌,縱深推進全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金頂山風景區。
三秋醋博園。
鄉野拾光。
皇家驛站運河西街。
楊靖宇將軍紀念館。
記者 鄭付生 代建新 余音
登金頂之巔,觀日出東方。看演藝賽事,聽旋律高歌。在光影交錯的氛圍中抒發情感;遠離鬧市喧囂,漫步林間棧道,在風光秀麗的鄉村里詩意棲居;體驗厚重文化,跨越時空對話,在千年沉淀中堅定文化自信……
這是“十四五”以來驛城區文旅融合發展繪就的壯麗圖景。11月5日,記者走進驛城區,翻開文旅發展成績單,讓人目不暇接。當下的驛城區文旅發展猶如春日繁花,絢爛多彩;景點布局宛若詩畫長卷,引人入勝。體育活動多姿多彩,活力四射;文化氛圍深厚濃郁,浸潤心田。游客在閑暇時光暢享旖旎風光、沉醉文化盛宴、感受演藝之樂,體驗“詩與遠方”的舒適愜意。
“十四五”期間,驛城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動文化和旅游事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繁榮發展,全面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取得累累碩果,“中國綠色生態旅游名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河南省驛站文化之鄉”等金字招牌愈加閃亮,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城市形象、影響力、知名度顯著提升。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驛城區圍繞文旅深度融合,推出了一系列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文旅活動,為游客營造了充滿家國情懷與文化韻味的假日氛圍。全區文旅市場運行平穩有序,累計接待游客127.7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4625億元,展現出文旅產業的韌性與活力。
“十四五”以來,在駐馬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驛城區錨定打造新時代文化強市和建設國家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總目標,深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文旅產品創新、業態優化、配套完善、服務提質,大力實施“文旅強區”戰略,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天中自然之美、文化之美中走進“詩和遠方”。
文旅項目競出彩 景區游客恰自來
山環水繞、四季分明,驛城區是名副其實的生態之城、園林之城、幸福之城。
人氣旺,項目廣。項目是文化產業的筋骨,是文旅產業優化結構、提檔升級的重要支撐。目前,皇家驛站、金頂山風景區、三秋醋博園景區等成為游客的打卡地;楊靖宇將軍紀念館、蟻蜂鎮龐閣村史館等已成為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鄉野拾光、南山民宿等項目已建成使用。作為“河南省驛站文化之鄉”的亮麗名片,投資80億元、占地3359畝的皇家驛站,是集文化、商業、住宅、景區為一體的文旅古鎮。行走在皇家驛站景區兩旁,店鋪林立,街道上游人如織。時光驛巷,各種特色美食等應有盡有;運河西街,英臺小姐姐的游船演出精彩紛呈,氛圍感十足,河道兩旁站滿了賞夜景的游客……皇家驛站景區按照“守住魂、把住形、謀好業、服務人”的發展理念,注重文化元素的運用,引入了更多休閑娛樂、文創、非遺等品牌店,促進商旅文體聯動發展,通過開展美食節、文化演出等夜間文化活動,打造成為具有天中特色的旅游夜歸地。2022年皇家驛站成功創建“河南省驛站文化之鄉”。
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在充滿古色古味的皇家驛站古城里,游客身著古裝騰空飛起,可以清晰感受到心跳逐漸加速,閉上眼感覺已經“穿越”到古代,瞬間實現了自己的“武俠夢”。2024年中秋節期間,皇家驛站景區新增的“驛站飛天”項目得到游客紛紛點贊。2025年9月17日,駐馬店首家沉浸式主題樂園——印象練江湖·熙汐水岸正式開業。主題樂園依托練江湖自然風光與4A級景區皇家驛站的地理優勢,以“城市微度假”為核心理念,打造集生態、文化、休閑、親子、演藝于一體的復合型旅游目的地,為驛城區注入全新的文旅活力。今年國慶期間,皇家驛站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每晚的“古風巡游”和“漢服快閃”吸引眾多游客參與,傳統民俗展演、手工藝市集等人氣十足。驛站大舞臺舉辦的“鑼鼓喧天慶華誕”文藝展演,集結了鼓舞、戲曲、舞蹈等17個精彩節目,近千名市民游客歡聚一堂,在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交融中共慶佳節。
五年來,驛城區深度挖掘“驛站文化”底蘊,以皇家驛站為主線,精準聚焦“古城煙火濃”場景,創新“國潮沉浸”“特色美食”兩大業態,通過舉辦夜間文化精品演出、打造精品項目、推出精品線路、提供便捷服務、大力推介夜間文旅消費品牌等活動,培育文旅產生新的消費增長點,激發文旅市場消費活力。
“中國深呼吸小鎮”蟻蜂鎮,地處桐柏與伏牛山系余脈交會處,三面環山,形如盆地,森林覆蓋率達68.2%。近年來,蟻蜂鎮堅持把鄉村旅游提升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幸福美麗新村、農(林)業產業基地、鄉村振興等緊密結合,利用金頂山、云夢山、魯灣小鎮等景點生態優勢,積極挖掘鄉村旅游和中藥種植資源,完善康養旅游觀光體驗鏈條,打造駐馬店近郊農旅融合康養休閑勝地,一批特色村鎮、鄉村度假、創意農業、康養休閑的鄉村旅游點“串點成線”“串珠成鏈”,形成“點上有特色、線上有示范、面上成規模”的“鄉村風情畫”。蟻蜂鎮先后獲得“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河南省鄉村旅游示范鎮”“國家森林鄉村”“河南省美麗小鎮”等榮譽稱號。
2024年12月,驛城區胡廟鄉成功入選“2024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鄉鎮”名單。胡廟鄉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提升“深呼吸”關系老百姓“幸福感”的生態文明意識,進一步高質量、高標準保護和發揮本鄉國土空間“山水林田湖草+好空氣”資源稟賦,立足本地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進一步追求“天藍、水綠、地凈、景美、居宜的新境界”目標。
2025年4月18日,來自漯河市的600人大型旅游團來到胡廟鄉鄉野拾光文化藝術村,開啟了一場沉浸式鄉村休閑之旅。這場充滿田園詩意的鄉野體驗,不僅生動展現了鄉村旅游的蓬勃生機,更成為驛城區以文旅融合為引擎、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目前,園區已開發露營燒烤、鄉野咖啡、窯烤面包等特色項目,高峰期日接待量近2000人次。園區還將打造稻田書吧、夢境水上休閑吧、蝦兵蟹將樂園等新項目,通過場景化、沉浸式的體驗設計,留住客源、帶活產業,讓游客既能欣賞自然風光,又能深度感受鄉村文化,為驛城區休閑旅游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驛城區以鄉野拾光等文旅項目為支點,持續探索生態價值轉化的創新路徑,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釋放出發展動能。
文旅強區大格局且以詩意共遠方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十四五”以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引領下,驛城區始終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文化資源,提煉文化元素,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讓文化發展有活力、旅游發展有魅力,構建文化旅游互動共進、共生互融的大格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金頂山風景區在20多年的發展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挖掘歷史文化,融入眾多游樂項目,完善交通、住宿、餐飲等旅游配套設施。景區年游客接待量達100萬人次,年綜合經營收入4000萬元以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有效地帶動了生態采摘、鄉村旅游、交通運輸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景區周邊有民宿、農家飯店200余家,特色采摘園數十家,有效吸納當地就業人員近千人。未來,金頂山風景區將規劃建設智慧森林康養產業園、奇幻露營基地、大小金頂觀景平臺、觀光纜車、楚長城遺址修復等一系列的新業態項目,為金頂山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打下堅實基礎,為廣大游客帶來更優質的旅游服務體驗。
“十四五”期間,驛城區緊緊圍繞生態功能定位、自然資源稟賦和民族文化優勢,堅持高質量、高水平、高起點推動文化和旅游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叫響驛城區文化旅游品牌,縱深推進全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為了闡釋傳統文化內涵,驛城區文旅系統推出了一系列宣傳中國傳統節日、特色農耕文化的活動。三秋醋博園景區借助國慶節和中秋節,將醋文化與史前探秘創新結合,恐龍谷成為親子家庭的熱門打卡地。孩子們在逼真的恐龍模型中穿梭探索,家長則通過科普展陳寓教于樂。園區還推出了傳統釀醋技藝展示、醋品DIY體驗等活動,讓游客在互動中深入了解非遺文化。
驛城區依托悠久厚重的人文歷史,圍繞“文旅文創融合”目標,大力推進“文旅強區”建設,深入實施“文旅+”戰略,推進多要素集聚、多產業疊加,引領轉型升級,打造文旅新業態。
驛城區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與文旅產業發展相結合,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豐富旅游產品內容,拓展非遺傳播面,通過舉辦各類非遺精品藝術展演、非遺美食市集、非遺生活市集和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進景區等活動,推動優秀民族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元素與文化旅游、夜間經濟深度融合,讓固態的旅游資源與活態的文化相得益彰。目前,驛城區共申報列入省、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43項。
文旅融合一業興 帶動社會百業旺
挖掘紅色資源,推動文旅融合。驛城區結合本地歷史文化,充分挖掘英雄人物事跡及鄉村紅色歷史,開發村史館、革命圣地、將軍故里游等系列紅色旅游線路,充分展示全區革命歷史人物、重大革命事件、革命遺址遺跡和革命故事。楊靖宇將軍紀念館,蟻蜂鎮龐閣村史館、宋沖村革命村史館已成為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游客在游玩中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真正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楊靖宇將軍紀念館集思想性、政治性、藝術性、時代性、互動性、科技性為一體,館內通過400余幅歷史圖片、120余件珍貴文物,真實生動地記錄了楊靖宇將軍輝煌壯麗的一生,充分展現將軍在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堅持真理、忠心報國、艱苦奮戰、英勇獻身”的“楊靖宇精神”。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全國各地參觀人員接踵而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紀念館自免費開放以來,前來參觀的團體和個人絡繹不絕,許多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駐地部隊、社會團體在紀念館舉行愛國主義教育、入黨宣誓等活動,平均年接待參觀人數40余萬人次、參觀團體數百個,較好地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紅色文化傳播作用。
紅色與美麗互彰,史館與鄉村相融。推開厚重的龐閣村史館大門,這里是豫南首家村史館,里面記載著龐閣村革命歷史,也展現著龐閣鄉村振興的累累碩果。走進廳內,看著墻上的展覽文字、陳列的生活用品,仿佛置身于那段崢嶸的歲月,與楊玉璞、楊羨民等誕生于此地的革命家同頻呼吸。
這樣的紅色印記還有宋沖革命村史館,那里的油燈、茶壺、子彈和蓑衣等都在無聲吶喊著韓敬之、姜延斌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一段段塵封多年的輝煌歷史被光榮歌頌。橡林街道革命先烈張家鐸、水屯鎮革命先烈孔繁益等英勇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文化因旅游而興盛,旅游因文化而精彩,讓文化串聯起旅游,讓文明生生不息。如今,乘勢而上、逐夢而行的驛城,正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步伐,全面推進優質文旅項目建設,高顏值景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美不勝收;各類優質文化作品、旅游產品層出不窮,生動演繹著全新的發展格局。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在驛城大地,大自然的山水饋贈、革命者的無畏精神、建設者的奮斗足跡,都為講好“驛城故事”、寫好“文旅文章”提供了生動素材。當前,驛城區文旅高質量發展實現從“流量”到“留量”、從“網紅”到“長紅”,不斷叫響了驛城特色文旅品牌,高質量答好一年四季旅游的驛城美好答卷。
(本版圖片由驛城區委宣傳部提供)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