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讓非遺傳承點亮文化記憶
摘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將非遺與現代生活緊密連接,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讓新蔡縣非遺持續綻放新光彩。
非遺資源“活”起來 傳承方式“新”起來 傳播途徑“寬”起來
新蔡:讓非遺傳承點亮文化記憶
記者 熊國森 通訊員 宋超喜 周芬芬
10月31日,在新蔡縣月亮灣公園文體廣場舞臺上,駐馬店市級非遺河南墜子代表性傳承人齊效蘭一襲素衣,一副簡板,唱響了河南墜子經典劇目《回龍傳》。她以沉穩的臺風、富有韻味的唱腔,將一段民間傳奇演繹得真切動人,臺下觀眾沉浸其中,掌聲不時響起,讓觀眾借此領略了非遺項目河南墜子的魅力與風采。
新蔡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近年來,新蔡縣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研究制訂《新蔡縣“非遺新彩”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探索非遺系統性保護、創新性轉化的新路徑,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傳承力度,努力讓非遺這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非遺資源“活”起來。新蔡縣非遺資源豐富而多元。國家級非遺“毛氏濟世堂脫骨疽療法”傳承百年,療效顯著。省級非遺扁擔戲、省級非遺蔡州酒釀造技藝、省級非遺頓崗油饃等39項非遺項目,共同構成了新蔡縣的文化基因庫。
如今,這些非遺不再是靜態的展品。該縣通過認定22名代表性傳承人,建立省級傳習所1家、市級傳習所2家,讓非遺傳承有了堅實的依托。值得一提的是,毛氏濟世堂已從傳習所發展為集中醫診療、非遺傳承于一體的中醫院,在傳承脫骨疽療法的基礎上,創新研發了非遺專利膏貼廣受患者好評,有力展現了非遺在當代的生命力與創新力。
傳承方式“新”起來。非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為助力非遺“出新”“出圈”更“出彩”,新蔡縣創新傳承方式,積極培育了4家縣級非遺工坊,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場景。
該縣積極探索“非遺+旅游”“非遺+文創”等新模式,不斷讓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在蔡州酒釀造技藝非遺工坊,游客不僅能品嘗美酒,還能參觀酒文化產業園,感受非遺與現代生活的創意融合。目前,蔡洪坊酒文化園正在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打造以酒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區。水上漂醬菜制作技藝非遺工坊通過舉辦職工技能大賽,讓古老的醬菜制作技藝薪火相傳。
頓崗油饃制作技藝非遺工坊已舉辦40多期DIY活動,有力提升了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和體驗感。依托省級非遺項目頓崗油饃制作技藝建設的頓崗油饃非遺文化主題店,深度融合傳統非遺與餐飲體驗,店內通過歷史壁畫、特色插畫等生動展現非遺技藝與品牌故事,并設有非遺展示區和伴手禮專區,全方位呈現省級非遺頓崗油饃制作技藝的獨特魅力與文化內涵。目前,該店計劃吸納麥仁糟、香煎粉條等地方特色非遺名吃,打造新蔡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名店,讓游客一站式體驗新蔡縣非遺美食文化,讓非遺擁有更多煙火氣。
傳播途徑“寬”起來。走出深閨,走向大眾,是新蔡縣非遺傳播的生動實踐。該縣積極組織傳統曲藝項目快板藝術傳承人進公園、進社區,開展公益課堂40多場,營造保護文化遺產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河南墜子《楊靖宇別家離鄉》《回龍傳》等非遺節目走出新蔡,在省級展演和馬街書會上大放異彩;李氏泥塑作品《鍘美案》獲駐馬店市廉潔文化一等獎,不斷刷新著新蔡縣非遺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新蔡縣作為河南省雜技之鄉,雜技藝術表演由來已久、源遠流長。市級非遺徐家班雜技多次在國內外演出,屢獲國內、國際雜技表演大獎,成為享譽全國的藝術品牌。目前,新蔡縣有各類雜技表演團體60多個,從業人員2000多人,年收入1.2億元。該縣成立了新蔡縣冰上職業藝術學校,大力打造雜技品牌,力促非遺煥新、文旅出彩。
此外,該縣還在春節、端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節日期間舉辦非遺主題活動10多場,組織非遺傳承人參加各類賽事與展覽活動,讓非遺融入現代節慶生活,進一步激發非遺傳承人傳承創新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為非遺傳承發展增添新活力。
如今,在新蔡縣,古老的非遺正和新的時代連接共振,非遺不再是櫥窗里的陳列品,而是可品嘗、可體驗、可參與的文化盛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將非遺與現代生活緊密連接,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讓新蔡縣非遺持續綻放新光彩。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