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柴成文:烽火淬煉顯擔當
摘要:七七事變后,柴成文回到遂平組織平津流亡同學抗日促進會,創辦油印小報《抗敵導報》,用筆墨喚醒民眾抗日熱情。從學生時代的愛國吶喊,到革命歲月的浴血奮戰,再到和平時期的外交擔當,柴成文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后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奮勇前行。
記者 張 錕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史上,柴成文的名字或許并非家喻戶曉,但他用一生書寫的革命篇章,卻深深鐫刻在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的豐碑之上。
1915年,柴成文出生于遂平縣,原名柴軍武。學生時代的他,便已顯露出強烈的愛國情懷與反抗精神。1928年,在遂平縣第一小學讀書的他,因參加學生運動被記大過處分,卻絲毫未減對正義與真理的追求。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亡之際,他毅然加入當地抗日義勇軍。在開封高中就讀期間,他受進步思想啟蒙,組織“砥礪讀書會”傳播革命火種。1935年,積極響應“一二·九”運動,參加了開封臥軌請愿示威活動,成為學生運動中的堅定斗士。1936年考入北平大學法商學院俄文班后,他迅速向黨組織靠攏,加入黨領導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從此正式踏上革命道路。
七七事變后,柴成文回到遂平組織平津流亡同學抗日促進會,創辦油印小報《抗敵導報》,用筆墨喚醒民眾抗日熱情。1937年10月,他輾轉抵達延安抗大學習,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大期間,他歷任班長、副指導員、政治處干事等職,1941年因工作出色榮獲“黨的教育戰線優秀戰士”稱號。調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部情報處后,他在1942年山西遼縣十字嶺戰斗中,帶領一個班護送彭德懷安全突圍,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與過人膽識。1945年,參加上黨戰役、平漢戰役后,任晉冀魯豫軍區情報處副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柴成文的身影活躍在多個關鍵戰場與特殊崗位。1946年2月,他隨滕代遠赴北平參加軍事調處執行部的工作,先后擔任保定執行小組中共上校組長、中共重慶代表團軍事組上校參謀、軍事調處執行部整軍科長。1947年5月,他任晉冀魯豫軍區情報處處長,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后,又轉戰豫西。1948年10月鄭州解放后,他擔任鄭州市軍管會副秘書長。后又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渡江戰役時,隨李先念、鄧子恢留守開封。1949年5月,他調任第二野戰軍情報處處長,隨部進軍西南,參加了解放云貴川的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柴成文的人生迎來新的征程,從軍事戰場轉向外交與國際談判舞臺。1950年7月,他出任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政務參贊。1951年7月,參加了板門店談判,任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秘書長、上校聯絡軍官、少將談判代表。1953年7月停戰協定簽訂后,任停戰委員會委員,并與趙勇田合編出版了《抗美援朝紀實》一書,為這段歷史留下珍貴記錄。柴成文先后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的3枚二級國旗勛章。
1955年4月,柴成文出任中國駐丹麥王國特命全權公使,為中丹兩國關系發展搭建橋梁。1956年4月,調任總參情報部副部長。1969年6月,任國防部外事局局長,同年10月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副團長參加中蘇談判,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展現出高超的外交智慧與堅定的立場。1960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先后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011年,柴成文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從學生時代的愛國吶喊,到革命歲月的浴血奮戰,再到和平時期的外交擔當,柴成文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后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奮勇前行。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