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戰士臧海龍:鐵血丹心鑄忠誠
摘要:當時,國民黨破壞國共合作,形勢嚴峻,大部隊奉命轉移,臧海龍被留下給任鄉長的地下黨員譚登田當通訊員。 采訪中,臧海龍反復叮囑:“抗戰勝利來之不易,希望今天的青年人接好擔子,將國家建設得更好。”臧海龍說。
記者 張錕 吳蕾
“交給我的信,無論如何也要送到,完不成任務就不是好通訊員。”談及80多年前的抗戰歲月,96歲的抗戰老戰士臧海龍聲音依舊鏗鏘。從16歲投身新四軍,到穿越日軍封鎖線傳遞情報,再到見證日本投降的歷史性時刻,他的人生軌跡,早已深深鐫刻進中華民族的抗戰記憶里。
1929年10月,他出生在駐馬店市確山縣三里河鄉。日軍侵華的鐵蹄,踏碎了他平靜的生活。1941年,年僅12歲的他目睹日寇血洗確山、民房被燒、村民遇害。1944年,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確山淪陷,同鄉臧龍陽被日軍用刺刀殘忍殺害。“血淋淋的現實讓我懂得了戰爭的殘酷,明白了什么是家仇國恨!”年幼的臧海龍暗暗立誓,要成為一名戰士,打倒日本鬼子。
更沉重的打擊接踵而至,家中7個兄弟姐妹,有5人因日軍侵擾導致糧荒,最終餓死。談及往事,臧海龍聲音哽咽,這份刻骨銘心的痛,更堅定了他投身革命的決心。1945年4月,16歲的臧海龍毅然參軍,成為新四軍五師十三旅三十九團一名戰士。
入伍后,臧海龍先在少年班擔任班長,隨部隊南下至湖北麻城、大悟一帶開展游擊作戰。因機靈膽大,他被團作戰參謀長張松林選中擔任通訊員。那時的通訊任務,是在日軍嚴密封鎖下的“生死考驗”。每次送信需日夜兼程,近則百十里路,既要躲避日軍巡查,又要克服惡劣路況。“當時沒有鞋,我就穿草鞋。”臧海龍回憶,草鞋是用麻繩和稻草編織,僅有一個底,稍不留意就磨破腳,有時甚至只能打赤腳趕路。
即便時刻面臨生命危險,雙腳布滿血泡,他卻從未退縮。“每次都圓滿完成了任務,得到領導的表揚,那時候覺得再苦再痛都值!”臧海龍高興地說。
后來,他又被分到十四旅,來到湖北隨縣,跟著一名受重傷的營長當勤務員。營長傷好后,他又回到大悟縣。當時,國民黨破壞國共合作,形勢嚴峻,大部隊奉命轉移,臧海龍被留下給任鄉長的地下黨員譚登田當通訊員。他白天在一個地方工作,晚上就得換地方。出去送信時,不能帶槍,要打扮成當地老百姓的模樣。后來譚登田被捕,許多地下工作者犧牲或失聯。他找到黨組織,跟著部隊繼續戰斗,在一次戰斗中,他不幸受傷。
因部隊準備整編后戰略轉移,組織上決定讓家在湖北、河南的受傷戰士復員回家。他扮成老百姓,隱姓埋名,白天躲在山林里,夜里趕路,最終回到老家確山縣。
如今,臧海龍已96歲高齡,家中珍藏著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70周年、80周年紀念章,以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談及當下生活,他滿臉自豪:“現在國家富強了,沒有人敢欺負我們了。”
采訪中,臧海龍反復叮囑:“抗戰勝利來之不易,希望今天的青年人接好擔子,將國家建設得更好。”時至今日,在家安享晚年的臧海龍仍然關心國家大事,堅持每日收看新聞。“看著國家和平、富強,老百姓生活平安、幸福,我們的奮斗沒白費,值得!”臧海龍說。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