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觀豫 | 鄭州:正在崛起的微短劇創作之都
摘要: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未來,鄭州將繼續在微短劇精品創作、壯大產業規模、鼓勵短劇“出海”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微短劇創作之都。
9月3日,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黃河畔的大志影視文化產業園內一片忙碌。在一個“豪宅”片場,“霸總”演員對著反光板整理領結,化妝師在一旁為其整理發型;隔壁“醫院場景”里,群眾演員穿著白大褂穿梭其中……這座一期占地50畝的園區,此刻正同時運轉多個微短劇劇組。
微短劇演員在和工作人員對臺詞 記者 張瑩瑩 攝
“現在觀眾對微短劇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大志影視文化產業園運營總經理趙建亭透露,如今,一個微短劇劇組規模一般為40人至50人,相較以前分工更細,在服化道細節、鏡頭語言處理等各方面也更為專業,“我們園區提供從劇本孵化到后期制作的一站式服務,就是為了讓劇組能沉下心做精品。”
鄭州,這座歷史悠久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憑借區位交通便利、創作人才聚集等諸多優勢,在微短劇領域異軍突起,發展成為全國微短劇創排重鎮。近年來,鄭州市更是以打造微短劇創作之都為目標,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自2024年3月以來,鄭州先后出臺了《鄭州市加快推進網絡微短劇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的意見》《2025年打造“微短劇創作之都”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登封市、二七區、金水區、高新區已出臺微短劇扶持政策,其他各開發區、區縣(市)也在謀劃出臺扶持政策。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政策不僅明確了發展目標,還從劇本孵化、精品創作、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給予支持,最高獎勵可達30萬元。
目前,鄭州已建成15家專業拍攝基地,如航空港區的聚美空港豎屏電影基地、金水區大志影視基地、新鄭木馬影視基地等,形成了覆蓋全題材、全鏈條的產業布局。這些基地各具特色,取景總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日均開機短劇約100部。
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和拍攝基地的不斷完善,鄭州微短劇產業集群效應日益顯現。目前,鄭州已集聚微短劇制作企業820多家,從業人員規模3萬余人,形成了充滿活力的產業生態。
鄭州市金水區文化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曹振說:“鄭州既有類似一線城市的城景,又有遠低于一線城市的制作成本,這對微短劇行業來說是‘黃金組合’。”經測算,金水區微短劇制作綜合成本較一線城市低30%至40%,單部100集微短劇成本可控制在30萬元至80萬元,投資回報周期縮至3個月至6個月,兼具高性價比與高盈利潛力。
短劇的興起不僅為影視產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更為鄭州的文旅融合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在大志影視文化產業園內,時常能看到游客打卡留念的身影。節假日期間,這里更是成為網紅“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影視魅力。
與此同時,金水區鳳凰城微短劇產業生態基地通過“劇商”模式,首創“微短劇+商業”生態,將劇情植入產品,實現了“內容—流量—電商”的閉環。這種商業模式不僅為商家帶來了可觀的流量和銷量,更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購物體驗,進一步豐富了文旅融合的內涵。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鄭州有20部重點微短劇和31部普通微短劇通過省廣電以上部門備案審核,有2650余部通過網絡視聽平臺備案。同時,1月至7月,鄭州市微短劇企業增長90%左右,處于高速增長期。
這一系列數據不僅彰顯了鄭州在微短劇領域的強勁實力,更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相信,隨著政策的持續支持和產業的不斷壯大,鄭州將借助微短劇這一新興業態在網絡視聽行業站穩腳跟、走得更遠。”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未來,鄭州將繼續在微短劇精品創作、壯大產業規模、鼓勵短劇“出海”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微短劇創作之都。(記者 張瑩瑩)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