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觀豫 | 河南三門峽:一個“資源小城”的科技逆襲
摘要:“三門峽在新材料、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等領域,布局建設了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試基地等多層次創新平臺體系,搭建了‘實驗室—中試—產業化’鏈條,縮短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周期,逐步實現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型。”
從“一車礦石半車土”到千億級產業集群崛起
一座“資源小城”的科技逆襲
河南省三門峽市,曾因盛產黃金、鋁土礦等而聞名。過去,這里是“一車礦石半車土”;而如今,每百平方公里便集聚了2個左右的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國字號”實驗室相繼落地,院士團隊扎根于此,千億級產業集群不斷崛起……三門峽實現了從“資源小城”到“創新之城”的華麗蛻變。
“這一華麗蛻變的背后,是三門峽持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改革所釋放的制度紅利。”8月20日,三門峽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坤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高能級平臺推動技術創新
去年11月,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參與建設的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與河南金渠鉬業有限公司簽訂“無氨氮鉬冶金新技術”轉化協議。6000萬元的簽約金額,創下迄今為止河南省院地合作金額的最高紀錄。
“蘊藏著超大型鉬礦資源的三門峽,構建了政企協同的創新生態,是技術轉化的理想試驗場。”中國工程院院士趙中偉說。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三門峽基地布局了8個中試項目,其中由趙中偉領銜的“無氨氮鉬冶金新技術”顛覆傳統工藝,將三氧化鉬純度提升至99.996%。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綠色冶金所副所長、鄭州大學直聘研究員李永立說:“如果沒有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這個平臺,我們的成果轉化過程恐怕不會這么順暢。”
“學校缺乏中試條件,企業受限于成本因素,導致技術中試常常遭遇坎坷。”李永立說,“創新平臺提供的要素保障,不僅讓項目‘結果快’,而且‘個大飽滿’。”
高能級創新平臺也助推了河南中原黃金冶煉廠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創新。在河南中原黃金冶煉廠有限責任公司庫房內,該企業研發部負責人田靜指著公司生產的硒錠說:“過去我們只能生產國標金錠、銀錠和陰極銅產品。現在得益于河南省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中試基地的落地,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實現了硒、碲等12種元素的回收利用,創新成果利潤貢獻度達40%。”
為解決高端創新人才、科研機構、科研設備等集聚度不足的問題,三門峽立足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特色產業基礎等,積極對接大院大所,加強院地、校地合作,引進優質科創平臺,打造“實驗室驗證——中試熟化——產業園量產”的三級成果轉化體系,推動更多創新成果走向生產線、融入產業鏈。
如今,在河南省布局建設的省級中試基地中,三門峽擁有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砷基新材料、花果酒飲品、超純礦物新材料4家中試基地。其中,在河南省超純礦物新材料中試基地,產品從實驗室到量產的平均周期已壓縮至8個月。
三門峽擁有190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這些平臺為該市的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和充足的“養分”。“三門峽在新材料、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等領域,布局建設了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試基地等多層次創新平臺體系,搭建了‘實驗室——中試——產業化’鏈條,縮短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周期,逐步實現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型。”張坤士說。
這些高能級平臺通過“實體化、一體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運行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使三門峽成為輻射中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政府搭臺促進成果轉化
在三門峽,科技成果轉化正從“單打獨斗”向“協同作戰”轉變,政企校研各方始終擰成一股繩,勁兒往一處使。“過去,企業遇到技術難題,要么自己悶頭摸索,要么求助‘技術中介’,費時費力還容易踩坑。”位于三門峽的河南恒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坦言。如今,這一局面因三門峽科技大市場的成立而改變。
作為政府主導的科技成果轉化樞紐,科技大市場一頭連著高校院所的實驗室,另一頭通向企業的生產線。“政府就像‘科技紅娘’,不僅提供一系列政策優惠‘大禮包’,還精心搭建交流合作‘相親平臺’。”張坤士說。
在靈寶華鑫銅箔有限責任公司的十萬級無塵車間,生產線正以每分鐘11米的速度生產厚度僅3.5微米的電解銅箔。該企業董事長白忠波舉起銅箔樣品向記者介紹:“這銅箔的厚度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1/20,能高效傳輸5G基站高頻信號。”這項技術突破,得益于企業與西安交通大學專家團隊的緊密合作,雙方共建的國際聯合實驗室為技術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合作過程中,我們企業負責提出問題,科技局負責牽線搭橋和選題立項,科學家負責開展針對性科研。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科研項目實施方式,進一步加深了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合作關系。”白忠波告訴記者。
“過去是企業追著高校跑,現在是高校圍著企業轉。”三門峽市科學技術局辦公室主任陳偉賓表示,三門峽的機制創新讓科研成果不再“束之高閣”,而是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科技金融支撐產業發展
在三門峽市金融服務中心大廳,電子屏上跳動著這座城市的科技金融脈搏:截至2024年底,三門峽市“科技貸”累計發放貸款5.34億元,惠及65家科創企業;2024年,6家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1.87億元。
專注于高端銅基新材料研發制造的三門峽宏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科技金融的受益者。2024年,該企業通過“科技貸”獲得2300萬元的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年營業收入增速達到55.6%。“從需求對接到貸款發放,科技局全程主動服務,讓我們專注創新無后顧之憂。”該公司法人紀新平站在新建的智能化生產線前介紹。
2022年7月,三門峽市出臺《三門峽市支持科技創新發展若干財政金融政策措施》,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投入、金融創新、平臺建設及人才服務“五位一體”的舉措,構建了覆蓋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的財政支撐體系,有效促進技術向產業轉化。
財政資金的“精準滴灌”,在重大技術攻關中展現出“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無氨氮鉬冶金新技術”轉化項目獲得2600萬元財政資金支持后,撬動企業追加投入5億元。“財政資金不僅覆蓋中試環節,還創新性地給予首臺(套)裝備補貼,讓實驗室成果快速走向產業化。”李永立說,該技術的中試線產品已經在高純鉬靶材、有機鉬潤滑劑合成等領域實現小批量應用,市場前景廣闊。
“在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驅動下,近三年三門峽市財政科技累計支出43.37億元,全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7%,每1元財政科技投入撬動了3.5元社會資本。”張坤士用一組翔實的數據,勾勒出創新投入的“乘數效應”。
三門峽市委書記徐相鋒表示:“三門峽將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建強創新平臺,激活發展動能,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記者 孫越)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