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舊書
摘要:20多年來,我幾乎每次出游都帶著它們,在火車的哐當聲里、汽車的顛簸中,窗外的風景看乏了,就靠它們打發時間——翻開看著,跟著蕭峰怒闖聚賢莊,陪武學大師于華山論劍,隨郭靖參悟“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真諦,看燕云十八騎“奔騰如虎風煙舉”的颯爽,觀雁門關小阿紫縱身一躍的悲愴。
王鳳蕓
暑假過了一半,我像以往的假期一樣,要干些雞窩挪鴨窩的營生,比如把書柜里的書挑些挪到床下的收納箱里、把書架上的書倒騰進書柜里。今年卻與往年有些不同,一是家里四口人看的各種書實在太多,飄窗、置物架、床頭柜、茶幾、鞋柜,甚至衛生間里放的都是;二是用手機聽書和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多;三是因為大數據近期一直給我推送有關“斷舍離”的文字,讓我下決心處理掉一些舊書。
在整理舊書時,翻到一本本曾陪伴我度過無數時光、曾經無比珍愛、已失去了最初的干凈和板正、渾身帶著時間的創痕、紙張泛黃卻有著古舊芬芳的書。有些書顯然經過許多人之手,因為翻看得多,還散發著一股汗漬味兒;有的書頁破損、邊角翻卷、封皮殘缺,有的紙張泛著陳舊的赭黃,紙脆得一碰就碎、一掀就爛,連印刷的墨字都看不清了……每翻開一本書,就像打開了一扇記憶的窗口,讓我想起當初遇見它時的欣喜。為了買它,我是怎樣找各種借口問父母多要點兒生活費、怎樣節衣縮食,還有那一遍遍如饑似渴地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與作者進行跨時空的靈魂對話,與書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的時光……那些“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歲月就這樣再次鮮活起來。
箱子底有兩套半《紅樓夢》,最新的一套也有十幾年了,是那種沒有注釋、沒有脂批的簡裝上下兩冊。這套我看得最少,只讀了四五遍。另一套是我進入師范學校后買的第一本書,早被我和同學傳看弄得零散缺頁了。之所以買了新的也沒舍得扔它,是因為頁邊有很多邊讀邊寫的感悟。如今再翻看,常忍不住笑自己學生時代的幼稚和青澀,可再看到自己在“落葉蕭蕭,寒煙漠漠”旁寫的“如身臨其境”的字句時,仍能想起小時候在野外放牛或是勞作的深秋傍晚,被暮靄籠罩的村莊和遠山,可不就是“寒煙漠漠”的模樣嗎。在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那幾頁,還留著30多年里數次被眼淚浸濕的斑駁痕跡。還有一本早沒了封面的《紅樓夢》下部,是當年父親帶回家的,上部已不知蹤影。大概在小學三四年級時第一次讀它,那時它就是本舊書了。幾十年來,它從老家老屋到新宅,再隨我到市里,幾經輾轉,早已霉跡斑斑、字跡模糊不清了。年少時靠著書里的注釋和脂批,也一次次啃讀它,從一知半解到熟稔能誦,讓我在寢室每晚的臥談會上有了夸夸其談的資本。那時給室友講曹雪芹“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巧妙構思,講十二釵的宿命與女性的美和智慧,引得室友也跟著我捧起了書……
還有幾本是我從舊書攤淘來的《紅樓夢》研究著作,也必須得處理了。當年因為癡迷《紅樓夢》,連帶那些紅學愛好者的研究文章也讀得津津有味,甚至不同的續寫版本也找來讀。買《說不盡的紅樓夢》時,封面破爛,還沾著不知道是醬油還是糖漿的污漬。整本書被水泡過,紙張又皺又脆,還有幾張粘連在一起怎么也揭不開,讀時每掀一頁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弄破了脆弱的紙頁。那本厚厚的大十六開《紅樓文化》是剛結婚時愛人買給我的,里面有周汝昌的著述、有劉心武的演繹,也被我翻得破破爛爛。還有本缺了封面不知道書名的著述,竟把林黛玉和薛寶釵硬解成刺殺雍正的俠女,分明是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褻瀆,純屬瞎胡扯。因實在不能認同這離譜的論調,買來只讀了一遍就扔在了箱底,這次是斷然要讓它給別的書騰地方的。
另一個箱子里,那本粘補多次的《射雕英雄傳》,里面有精美的線描插圖,每每讀到蕩氣回腸處,掀開繪有插圖的下頁,總像是撞上猝不及防的美好相遇。《天龍八部》的封皮雖也用透明膠布粘過好幾次,邊角還是磨損得不成樣子,仍有隨時要“犧牲”的架勢。20多年來,我幾乎每次出游都帶著它們,在火車的哐當聲里、汽車的顛簸中,窗外的風景看乏了,就靠它們打發時間——翻開看著,跟著蕭峰怒闖聚賢莊,陪武學大師于華山論劍,隨郭靖參悟“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真諦,看燕云十八騎“奔騰如虎風煙舉”的颯爽,觀雁門關小阿紫縱身一躍的悲愴。至于《鹿鼎記》《笑傲江湖》也好不到哪兒去,這些書實在破舊不堪、物盡其用了,也該到退休之時了。
有一箱舊書,打開看,《貝妲的婚姻》《瑪麗·巴頓》這些名字撞進眼里,像遇見似曾相識卻又叫不上名字的舊識,內容一時都想不起來了。還有一箱當年學畫時攢下的《白描花鳥》《樹譜》等書都靜靜地在箱子里擺得整整齊齊,真是今非昔比。如今,提起毛筆,手都抖得不聽使喚了。
曾經,會像斯嘉麗那樣攥著拳頭對自己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渴望像馬奇太太一樣在尋常煙火里搭起自己的堡壘,“成為自己宮殿里從容篤定的女王”……近些年,漸漸被手機奴役,手指劃屏的頻率越來越高,而觸到紙張時的溫厚卻越來越稀薄、陌生。漸漸地,就淡忘了這些曾“晨昏憂樂每相親”的故友,忘了那些曾讓人心跳漏掉半拍的字句,忘了某個瞬間突然開竅的頓悟,忘了它們曾帶給我的是怎樣柔軟的觸動、難言的愉悅和困惑、幸福的期冀和夢想,忘了這些書頁是怎樣在年少清貧的日子里為我鋪展出豐饒的天地,滋養我孤獨而敏感的青春歲月,在字里行間為我撐起一生的精神筋骨。
最終,還是沒舍得把它們全處理掉。挑了些實在殘破到讀不了的,輕輕放進垃圾袋時,像送別了一段走散的時光,剩下的重新碼進箱子、挪到書柜最顯眼的一層。
或許往后還是會常常刷手機,但此刻摸著書脊上凹凸的字跡,我想,這些舊書不會像信息流那樣轉瞬即逝,它們會靜靜等待著,等著讓我重新翻開某一頁,重新跌回那些被文字焐熱的日子里——那里有曾經的追求,有初讀時的震顫,有無盡的滋養,有藏在字縫里的夢想。
手機的光再亮,也照不亮書里沉淀的光陰和寧靜。這些舊書,還是留著給往后的日子,多些回頭看看的理由。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