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人的先祖原來在這里
摘要:2019年,作為駐馬店市重點工程項目之一的107國道繞城工程全面啟動,為配合工程項目順利進展,同時更好地保護地下文物在工程施工中不受破壞,經上級部門批準,對雙高樓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挖掘?;铱邮强脊虐l掘中常見的遺跡。經過不斷地挖掘,雙高樓遺址逐漸露出真容。
駐馬店人的先祖原來在這里
——駐馬店雙高樓遺址發掘紀實
開欄的話:
駐馬店曾經是什么樣子?
當一萬多年前的打石山點亮文明之火,駐馬店這片神奇的土地文明之脈綿綿瓜瓞,《詩經》周南的詠唱、孔子入蔡的浩嘆、太任西嫁的行旅、梁?;钠嗝?hellip;…成為中國文化史冊上著名符號。
文化是一個地域的靈魂,象征著生生不息的文明之火,傳承著民族的精神。駐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周口,南臨信陽,地處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區。因歷史上南來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駐驛歇馬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稱。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查明并經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不可移動文物315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18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處。人們熟知的比如有西平馬老莊遺址、泌陽小馬莊遺址、楊臺寺遺址、劉備臺遺址、天堂寺遺址、戰國冶鐵遺址等,可以說,我市珍貴的歷史文化遺跡星羅棋布。
穿梭在天中大地,呼吸的是文化,感受的是歷史。從石器時代到清代的歷史文物,巧奪天工的器皿、意義重大的竹簡、玲瓏剔透的玉石、精美華麗的瓷器,向世人展示出悠久燦爛的歷史。
駐馬店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駐馬店遺址保護傳承工程和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駐馬店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將在新時代的大舞臺上,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探古天中”欄目今天與讀者朋友見面了,以期使讀者通過閱讀,在了解和獲取歷史知識的同時,也能深深體會到駐馬店的無限魅力。
雙高樓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資料圖)
記者 康國富
駐馬店地區歷史悠久,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在距今約80萬年至1萬余年(更新世中期)的確山后胥山、打石山、新蔡諸神廟等舊石器遺址中均發現有獵狗、犀牛、羊、魚等動物化石和人類使用火的痕跡?;谏詈竦臍v史文化底蘊,本區古文化遺址數量眾多,是探索史前至夏文化時期南北方文化交流與互動的重要區域,也是見證華夏文明發展的重要區域之一,燦爛獨特的天中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配合工程項目建設,我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對驛城(駐馬店市中心城區)周圍的楊莊、黨樓、孔莊、高明樓、高槐、國樓、薛莊、雙高樓等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豐富的考古工作成果,為研究駐馬店地區史前至夏時期的文化發展與演變、小型遺址聚落布局、功能分化及社會組織結構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據駐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業務室主任、文博副研究館員、駐馬店市首席科普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齊雪義介紹,駐馬店人的先祖最早就在練江河流域居住。根據最近幾年的考古發掘發現,其中具有代表意義的屬雙高樓、高明樓、楊樓遺址。
雙高樓遺址位于劉閣轄區,面積約3萬平方米,中部隆起,四周慢坡向下,高出地表1.5米,文化層厚0.3~1.5米,平面形狀約呈長方形,南北稍長,東西略窄。共發現灰坑46座、房址7座、灶2座、溝6條、環溝1條、墓葬1座、甕棺葬2座、水井1眼。出土了大量陶片,器型有罐、盆、紅陶杯、鼎、刻槽盆、高柄杯、豆、甕等,另有少量石器,器型有斧、鏃等。共收集陶片300余袋,土樣400余袋。雙高樓遺址是練江河流域一處非常典型的小型環壕聚落遺址,遺址中部地勢較高,向周圍漸低,四周被一近環形的環溝圍繞,環溝應主要為自然河道,局部經過人為修整改造而成。環溝以內為生活居住區,主要發現有房址、灰坑、水井、灶等遺跡,不見墓葬等遺跡。所見遺存的年代主要為龍山文化時期,少部分遺存年代屬石家河文化時期,另見到少量屈家嶺文化時期遺物。
2019年,作為駐馬店市重點工程項目之一的107國道繞城工程全面啟動,為配合工程項目順利進展,同時更好地保護地下文物在工程施工中不受破壞,經上級部門批準,對雙高樓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挖掘。
齊雪義告訴記者,考古發掘工作好做,但協調較難。按照一般的考古工作流程,一個考古發掘工地在開工之前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涉及吃、住、行、征地、賠青、工價等千頭萬緒的事情,哪一件解決不好,整個工作都無法順利開展。接到發掘任務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看工地,再租房,后進遺址發掘地。
記者了解到,按照挖掘計劃,齊雪義帶領考古發掘人員按照10X10的標準,先打了兩個探方,隨后逐步向北延伸,陸續打開25個探方。按照規程,逐層揭露,在每揭完一層后,對其下一層進行鏟刮平面找遺跡開口,發現遺跡照相后逐一清理。遇到復雜遺跡時,首先搞清早晚疊壓關系后,先做晚期的后做早期的。對有打破關系的遺跡,分清打破關系后再清理。不同探方的發掘盡可能保持在同一層面,以利于觀察遺跡分布現象,注意相鄰探方之間地層的關聯和統一。在其中一個探方內發現有灰坑一個?;铱邮强脊虐l掘中常見的遺跡。因坑中填滿灰色土壤,故稱灰坑。灰坑是由于古代人們利用廢棄的窖穴、水井或建筑取土后的凹坑傾倒垃圾,垃圾中土壤變成灰色而形成的?;铱又械耐烈话爿^文化層的土松軟、色深,包含物更為豐富。根據坑的形狀、雙高樓遺址發掘清理現場特征和遺物可以判定灰坑的性質和時代,是研究古代人們經濟生活的重要資料。齊雪義說,在灰坑中,他們挖掘出不少碎陶片,應該是當時的人吃飯用的碗,不小心摔碎后,丟棄在灰坑中。隨同這些碎陶片一同出土的還有一些碳化物,想必古人吃飯也沒有做到碗凈盤清。經過不斷地挖掘,雙高樓遺址逐漸露出真容。
經過清理,遺址地層堆積較厚,年代跨度在3000年~6000年前,遺跡分布普遍,發掘出土文物比較豐富,既有龍山時期的石斧、石鏃,也有石家河時期的陶罐、盆、紅陶杯、鼎、刻槽盆、高柄杯等。
專家在了解出土器物。(資料圖)
并有少量漢代遺跡。隨著挖掘清理工作進一步展開,考古人員又發現了一眼井,這是一個重大發現。當時發現的這口井并不像如今的水井,動輒深幾十米,只有淺淺的三四米,由于距離練江河比較近,三四米的水井也能出水。這就說明,當時的人已經不滿足于直接從河中取水飲用了,他們的智慧已經有了新的飛躍。“井”作為新石器時代的標志物,自出現伊始,就在向世人證實,只要敢于和大自然抗爭,就可以讓人類智慧更上一層樓。水井誕生之后不僅方便了生活,而且也改變了古人的飲水方式。有了水井以后,人們就可以逐漸遠離河流居住,這樣無論是舒適性還是安全性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齊雪義說,考古挖掘工作最難受的兩個季節一個是嚴寒的冬季,另一個就是烈日當頭的夏季了。雙高樓遺址的挖掘時間是2019年8月~12月,跨越了夏冬兩個季節。夏季時,每天面朝探坑背向烈日,加上旁邊107國道繞城施工現場揚起的石灰粉,盡管戴著口罩,工作人員還是覺得鼻腔、口腔里進了不少塵土。
隨著對雙高樓遺址考古挖掘工作的推進,一個個探方逐漸形成,更細致的工作就需要考古隊員和技術員上場了。當發現疑似遺跡的區域后,要對其進行反復刮面,確定其大致的邊界范圍,并結合土質土色及其包含物確定其基本性質,然后給其相應的編號,之后再按照相應的操作規程對其進行發掘和記錄。工作時需嚴格遵守相關要求,按照自上而下、由晚及早、平剖面相結合、逐層向下的方法進行發掘,所有遺跡均采用1/2的發掘方法,即先做遺跡的一半,了解遺跡結構、堆積后再清理另一半,確保發掘科學、合理,出土遺物嚴格按照單位進行收集和記錄,清理完畢后及時進行文字、照相、繪圖等記錄工作。
很多人不理解考古挖掘工作,以為就是請一些村民挖開一個大坑,然后考古隊員進去取東西,事實上,在外圍基礎性的土方工作完成以后,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探方內忙活:白天,在探方里刮地層、辨識土質土色,劃分遺跡現象;晚上回到村里租住的民房,要整理資料,并對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晴天時,他們蹲在遺跡的探方里剖層、搜索,雨天時,他們就轉移陣地到室內進行登記、匯總??脊殴ぷ魅藛T最喜愛的是剛下過雨的陰天,因為下過雨的土壤有了一定的濕度,更容易挖掘,另外在干燥的土壤中也不容易看出土壤的層次分布。
雙高樓遺址考古發掘中,考古發掘人員還發現了一條緩壕,他們推測,這條緩壕既有防水的功效,也有防御野獸侵襲的作用。因為幾千年前的人類大都沿河兩岸居住,遇到發洪水,他們簡易的建筑很容易被沖垮,造成財產損失,在聚落周圍挖一條緩壕,可以有效防御小規模的水災。
通過對雙高樓遺址挖掘,考古人員基本掌握了當時人類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每個聚落點相隔幾百米,起到遙相呼應的作用。挖掘中,他還發現了兩座甕棺葬,一個為單甕棺,一個為兩重甕棺(外面一個大的,里面一個小的),清理中未見隨葬品,均分布在發掘區東南部,較為集中。工作人員判斷這里很可能是一個氏族的公共墓地,有著集體二次埋葬的習俗,且是用甕棺埋葬。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埋葬50多個甕棺,77個墓葬,而且甕棺均是按照一定秩序擺放。甕棺絕大部分是為死者二次遷葬而專門燒制的。這個墓地很可能是一個氏族的墓地,同一氏族的人死后,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集體進行二次埋葬。證明了王灣三期文化亂石灘類型出現以前,以江漢平原中部為中心,北到南陽至駐馬店一線,豫西南鄂西北地區正處于石家河文化統治區的西北緣。
齊雪義告訴記者,雙高樓遺址挖掘工作已經過去將近3年了,回望那段時光,一條條地層線、一個個遺跡、一塊塊陶片,連綴起歷史的脈絡,也串起他們的日常生活。“最難忘的還是那年冬天,工地四面毫無遮擋,寒風一吹,凍瘡、開裂都爬上了我們的手。考古隊員的手比莊稼漢的手還粗糙??脊烹m然艱辛,但每每理清遺跡間關系后得到的快樂和成就感也隨之增加,考古的魅力也在于此。”
大量的考古資料證明,由于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活動的制約作用,因而早期人類總是力求使其所從事的生產生活和文化活動與其所處的景觀生態系統相適宜。從以上大量的豐富的資料顯示,由于驛城區轄區范圍較小,缺乏早期人類的生存環境,目前還未發現舊石器時代遺跡。但到新石器時代以后,驛城的古代人類活動十分活躍。當時的人類開始走出山區、洞穴,逐漸適應了平原環境,并過著定居的生活,擁有一定規模布局的聚落。原始農業為主要經濟形式。雖不以捕撈為生,但為了生活、生產的用水,依然尋找水源充沛且向陽的地方居住。建筑形式存在干欄式或柱列式房屋為主要的居住方式。從對雙高樓遺址的調查中發現了諸多典型的裴李崗文化因素。且在板橋供水工程的施工中,發現了大量的湖相沉積層及水生物的殘骸,證明當時本地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很適宜人類生存。因此,驛城區最早的人類出現應是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劉閣一帶。但從遺址的文化堆積淺薄及出土陶片較少分析,人類在此居住的時間不是很長,且活動的范圍較小。這個時期的遺存在驛城區的其他地方尚未發現。
環境考古信息反饋,新石器時代晚期駐馬店一帶以亞熱帶氣候為主,水系發育,河谷大規模下切,并拓寬,當時高明樓東和黨樓東練江河支流河谷的寬度都在100米以上。河泥王河谷的寬度則達300米。這些豐沛的水熱條件宜于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農業廣泛傳播,農耕技術大有發展,農業和并存的畜養業及漁獵為主的氏族部落的收獲量都遠比過去提高,故人口驟增,聚落擴大,出現了驛城人類史上的高潮。這時期的聚落分布不但密集而且文化堆積較厚,文化內涵豐富。由此可以看出本階段的人口數量和居住密度大幅增加,活動范圍廣且延續時間長。從大型壕溝、祭祀坑發現及多元性的文化因素,顯示出當時民族融合,文化生活活躍,交往十分頻繁,體現出人們安居的生活。這時期的遺址主要分布在練江河的北岸,從東向西沿河而上有劉樓、郭樓、薛莊、楊莊遺址,其支流附近有黨樓、雙高樓、張洼、高槐、高明樓、河泥王等遺址。隨著環境變遷,人口激增,為推行旱作農業而大面積開墾低山丘陵,并導致大量水土流失,使當時的森林退化、河湖淤塞,洪水災害也更易發生。人們為了生活不得不另擇“滿意生境”,造成人口急劇下降。到了二里頭晚期及商代,是本區域人類活動的低潮。這個時期的遺址很少,有橡林楊莊、劉樓遺址及梨園村艱苦的自然環境給我們的祖先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但他們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而是頑強戰斗,他們在改造自然環境的同時也改造了自身,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大量的農業技術及畜牧養殖經驗。因此到了周代,驛城再度迎來了人類生存活動的高潮,這時期的人類主要活動在鐵路以西的薛莊、新莊、單高樓、李樓、大苗莊和郭莊、銀校、地質八隊等處。漢代以后乃至唐、宋,驛城雖為“逐鹿中原,兵家必爭之地”,但保留在地下的遺跡較少,且多為墓葬。遺址文化堆積淺,內涵單一。這一段雖人口多,但由于王朝更替,戰爭頻繁,社會生產曾一度遭到破壞。人們受此影響,流動性較大,故保存下來的遺跡非常少,主要集中在市區。發現的墓葬雖多,但均受不同程度的盜擾。且墓的規模小,隨葬品也不豐富,多屬中下層統治者及平民的墓。從墓的形制及墓內出土的隨葬品反映出封建社會中下層統治者及平民的生活及社會形態。明、清時期,從已發掘的老街遺址,結合文獻記載,當時的人類活動應在老街周圍,并且居住時間直至現代。從以上豐富的考古資料顯示,驛城區的古代人類活動十分活躍,且有跡可循,多分布在練江河及其支流附近。隨著環境的變遷,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曾一度出現了從人類開始發展到高潮,回落之后又迎來了人類活動高潮的發展歷程,也在吸收、兼容周鄰原始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燦爛豐富的土著文化,并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系列。
通過對雙高樓遺址的綜合分析,考古人員對驛城古代人類活動的時間、地點、范圍、人口的盛衰及考古學文化的發展序列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尤其是后來又對楊莊遺址的發掘和研究,解決了淮河流域諸多考古學文化問題,進一步證實天中文化不但是中國南北文化的分界,而且是目前所知龍山時代至夏代早期主要種植水稻區域的最北點,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以種植水稻為主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大型壕溝及祭址的發現,顯示出當時社會文明高度發達。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