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對共建助力紅薯產業振興
摘要:黃淮學院堅持扎根天中大地辦教育,大力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以科技助推紅薯產業持續拓展、提質增效,實現了科技幫扶與成果轉化的有機融合,把紅薯產業做成了富民產業、甜蜜事業,促進了高廟村紅薯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
黃淮學院
結對共建助力紅薯產業振興
駐馬店網訊(記者 耿楊揚 通訊員 王太廣 張文靜)“李教授,你們的辦法真行,村民培訓后育下的那批紅薯苗長得真壯啊!”暮春時節,走進西平縣焦莊鄉高廟村紅薯種植基地,一畦畦精心培育的紅薯秧苗翠綠欲滴、長勢喜人。高廟村黨支部書記焦通向黃淮學院前來幫扶的科技服務團成員李大紅教授連連稱贊。
高廟村是黃淮學院紅薯栽培與加工技術研發基地,他們以現代科技培育優質紅薯種苗及栽培試驗,承載著助農增收的重任與希望。
過去的高廟村人口多、耕地少、資源少、產業少。農民主要以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年人均收入較低,是遠近聞名的省定貧困村。然而,高廟村氣候適中、日照充足、降水豐沛,加之處于崗地,土壤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得天獨厚的紅薯種植條件。
2016年,黃淮學院駐村工作隊入駐高廟村后,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助推紅薯產業發展,打造有品質、有市場、有品牌、有未來的“紅薯文化小鎮”工作思路,先后組織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鄉村振興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等10個院系骨干教師和博士服務團隊,對高廟村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產業基礎、人力狀況等進行深入調研,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圍繞高廟村紅薯特色產業發展科學設計課程,捐贈圖書5000多冊,先后開展相關技術培訓30多次,培養了一批產業發展的技術骨干,有力推動了高廟村紅薯產業提質升級。
眼下,行走在高廟村的田間地頭,隨處可以感受到科技為紅薯產業發展帶來的嶄新氣象。2021年以來,駐村工作隊隊員充分發揮黃淮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優勢,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注入到高廟村的幫扶工作中。他們以西平縣沃野農業專業合作社電商服務站為示范基地,建立了17個電商服務站,幫助高廟村紅薯產品入駐“農購網”平臺。通過建設規模化溫室大棚,使紅薯種植面積擴大到6000畝,增設工作崗位60多個,帶動本村勞動力就近務工,激發內生動力。
“我們相繼開發出了紅薯面、紅薯干、紅薯粉條、紅薯燜子等系列產品,拉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紅薯產業的附加值和含金量。”黃淮學院駐高廟村第一書記王明成介紹,黃淮學院依托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科技服務團隊,協助高廟村注冊了“西地紅”牌等3個紅薯農產品商標,其中有2個取得了綠色產品認證。同時,多次組織專家論證,通過系列技術改良措施,將高廟村紅薯的年儲藏量提升至4500噸,年加工量提升至1500噸,年加工紅薯醋量提升至100噸,紅薯葉和莖稈加工量提升至300噸。
黃淮學院堅持扎根天中大地辦教育,大力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以科技助推紅薯產業持續拓展、提質增效,實現了科技幫扶與成果轉化的有機融合,把紅薯產業做成了富民產業、甜蜜事業,促進了高廟村紅薯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目前,高廟村形成了一條集研發、育苗、種植、收獲、儲藏、加工、銷售及廢渣處理于一體的紅薯產業鏈,使脫貧戶家庭收入倍增,村集體企業產值連續三年保持在1000萬以上。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