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時代光影 鐫刻天中鏡界 ——訪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駐馬店市航拍協會主席 吳忠富
摘要:我這幅《災區來了子弟兵》的攝影作品,后來不僅被全國多家報刊采用,而且被評為全國抗洪救災優秀攝影作品銀牌獎、河南省年度攝影作品評選金獎。

《鐵馬冰河入夢來》
《攝影與攝像》:吳老師您好,首先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我們知道,您從事攝影已四十余年,請您談談對攝影的感受和理解。

《草原牧歌》
吳忠富:攝影很有趣,每天拍攝都有新鮮感;攝影很辛苦,不但要動腦,還要有體力;攝影很能鍛煉人,既能考驗人的意志,又能鍛煉人的膽量;攝影是門遺憾的藝術,每次拍攝歸來審視作品的時候,總是感到有美中不足,甚至會為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一個不可復制的場景、一個沒能把握住的角度而遺憾終身。

《當代“千手觀音”》
《攝影與攝像》:經過多年的攝影工作實踐,您對于當代攝影有哪些獨到的見解?

《好戲連臺》
吳忠富:獨到見解不敢當。我認為,“當代攝影”是傳統攝影隨著社會變革而變革的產物。傳統攝影是通過記錄光而產生的耐久且沒有改動的原始圖片,除剪切外,圖片未對場景做任何改變;而“當代攝影”是指從現在開始的攝影。從字面上看,“當代攝影”是指所有類型的攝影。諸如通過PS添加、移除等處理后的圖片上,就有著明顯的當代科技進步的烙印。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科技不斷進步,“當代攝影”會不斷賦予新的內涵,會更加廣泛應用于社會和人們的現實生活中。

《江山萬里紅旗飄》
《攝影與攝像》:在您的攝影生涯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拍攝經歷,跟我們廣大讀者做一分享?

《災區來了子弟兵》
吳忠富:要說攝影生涯中印象深刻的經歷,還得從我的獲獎作品《災區來了子弟兵》談起。這里有一段不尋常的故事。
1991年夏天,駐馬店地區是繼“75.8”之后又一次遭受特大洪澇災害,全區七八個縣市大部分農田一片汪洋,房倒屋塌,數以萬計的農民無家可歸。身為共產黨員和黨報記者的我,為履行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神圣職責,冒著瓢潑大雨,趟著沒膝的大水,先后深入到災情最嚴重的7縣15鎮26個村莊實地采訪。

《子弟兵送來救命糧》
在長達幾個月的基層采訪中,我深有感觸:攝影工作者靠泡會議跑剪彩,永遠拍不到有價值的作品,只有拍攝別人不愿拍的、不敢拍的,才能拍攝出反映時代最強音的作品。
在新蔡采訪解放軍三總部、濟南軍區、武警河南總隊的首長和省、地領導慰問受災群眾時,十幾名中央、省、地媒體記者隨從采訪,我同其他記者一樣,拍下許多領導和群眾一起活動的鏡頭。從拍攝主題和藝術上看,上報紙頭版頭條、參加攝影展覽也無可非議,但總覺得畫面雷同、缺乏深度,沒完全反映出災區群眾接受救災物資的動人情感。于是,我決定離隊留下,獨自一人挨門挨戶進行調查研究,在災情最重的地方尋找突破口。

《子弟兵情暖災民心》
在被洪水圍困的災區,我以攝影家特有的敏感眼光,拍下了許多為保衛自己的家園,與天斗、與地斗、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英雄畫面和感人鏡頭。在重災區的新蔡、正陽、平輿三縣農村拍攝抗洪搶險時,正值流火的7月中旬,有時氣溫高達38攝氏度,酷熱難當。我背著相機,趟著水踏著泥,在田間村頭拍攝一個又一個一閃即過的鏡頭,數日的泥水浸泡讓我腳氣病復發,兩只腳趾嚴重潰爛,一只眼睛也受病毒感染發炎,但是為了工作,我依然堅持每天白天采訪拍攝,晚上修改稿件和處理照片,沖洗照片的暗室是不足10平方米的簡陋屋子,悶熱難耐,顯影液和定影液不斷散發難聞的氣味……

《會診》
在災區采訪的日日夜夜,我目睹了災民的疾苦,忘記了自己的饑餓和痛苦。在正陽縣的岳城鄉和新蔡縣的練村鄉采訪時,我吃住在鄉村,因為吃變質的麥面而腹瀉不止,但我還是堅持著完成了采訪任務。

《聯合國援建的災民臨時安置房》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河塢鄉趙灣村拍下了一組珍貴的鏡頭。一位年高八旬的老大娘,是1938年逃黃河水來新蔡縣落戶的難民,這次受水災,面對親人解放軍親手送來的面粉和衣物,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激動得趴在面袋上淚流滿面。我這幅《災區來了子弟兵》的攝影作品,后來不僅被全國多家報刊采用,而且被評為全國抗洪救災優秀攝影作品銀牌獎、河南省年度攝影作品評選金獎。我個人也被評為“1991中國抗洪救災優秀攝影工作者”,光榮地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1991年中國抗洪救災優秀攝影工作者表彰大會”,受到李瑞環、田紀云、楊白冰等國家黨、政、軍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災后重建》1
通過這次采訪,我深深地感到,只有親身感受群眾的喜怒哀樂,才能真正挖掘、拍攝出攝影作品的內涵。

《災后重建》2
《攝影與攝像》:當前有很多攝影新人,不太注重基本功的學習,喜歡走捷徑甚至是抄襲,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對他們有什么建議?

《千年古驛站——駐馬店皇家驛站》
吳忠富:初學攝影者,無論從事哪一類攝影,都要從攝影的基本功學起,不要想著拿起相機就想得獎,投機取巧的思想不可有。攝影不像畫畫,沒有基本功連一條線都畫不直;攝影用的是相機,是用機器作業,確實存在著偶然性,但偶然不等于必然,沒有扎實的攝影功底,想經常獲獎是不可能的。
攝影創作最大的忌諱是抄襲和雷同。但是,在學習、分析、借鑒別人作品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再創作也是一條有效的進步之路。

《三春雁北飛》
《攝影與攝像》:您曾長期擔任駐馬店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務,為駐馬店的攝影事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您在新的崗位上,如何繼續通過攝影的力量,服務社會,推動攝影事業?

《視而不見》
吳忠富:我現在兼任駐馬店市航拍協會主席和駐馬店市旅游攝影協會名譽主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致力于帶領兩個協會主席團全體成員和廣大會員,團結合作、相互學習,立足于“開門辦會、服務立會、活動興會”的十二字辦會方針,繼續服務社會,服務大局,不斷開拓進取,續寫駐馬店市航拍攝影和旅游攝影新篇章!

《北國風光》
攝影師簡介:

吳忠富
男,漢族,河南省正陽縣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駐馬店日報原質量總監、編委委員、高級編輯、首席攝影記者,駐馬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社會兼職: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港深珠澳攝影聯盟主席團成員、駐馬店市航拍協會主席、駐馬店市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公關世界》雜志攝影總監、全國(公關之家全國理事會)公關智能融媒體服務中心名譽主任、全國公共關系(博鰲)合作組織副秘書長、黃淮學院兼職教授、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兼職教授、中原攝影專修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地市報新聞攝影學會(第一、二屆)副會長、駐馬店市攝影家協會(第一、二屆)副主席兼秘書長等。

《萬眾一心》
吳忠富從1980年開始從事攝影,先后在省級以上媒體和賽事(展覽)發表(展出)作品5000余幅(組),300余幅(組)作品獲獎。編著出版有《轉動金錢的魔方》、《跋涉在新聞光影世界里》、《大地·生活》、《大地的回聲》和《大地的記憶》等文集和攝影作品集。曾榮獲“中國抗洪救災優秀攝影工作者”、“全國黨報優秀群工干部”、“鄭州大學有突出貢獻的畢業生”、“中國優秀攝影家”、“中國攝影百杰”、“全國百佳攝影記者”、“中國國際首屆郎靜山攝影獎”、“中國公關特別貢獻獎”、“駐馬店市新聞工作模范”、“駐馬店市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個人簡介被收入《中國攝影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河南省新聞年鑒》等大型權威辭書。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