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泉寺
記者 李賀建
北泉寺位于駐馬店市區西南5公里處,舊名叫天宮,后改樹佛寺,到唐朝時改名資福禪寺,宋代又改為壽禪院。據確山舊志記載:“城西有三泉,自南向北而分,名曰南泉、中泉和北泉。因此院位居北泉,故沿稱北泉寺。”北泉寺始建于北齊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北泉寺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它東臨秀嶺,西接樂山,北有豹溪環繞,南有萬木夾道。真是山連水,水環山,寺依山麓,別有洞天。一千多年來,這仙境般的游覽勝地,吸引著歷代官吏和詩人騷客云集于此。據說宋代的夏侯沖、曹祥、魏著和賀滇等人,因不滿當時的朝廷腐敗,集聚在此吟詩作賦,寄情山水,抒發自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同時,他們亦著文立論,針砭時弊,揭露上層社會的昏庸與黑暗,鞭撻貪官污吏的奸橫與丑惡。《家山記》一書,就是出自賀滇之手。
北泉寺過去盛景如何,我們不妨看看《確山縣志》里前人寫的一篇游記:緣澗南行,歷數小山村,瞥見林木蔥郁蔚深。秀臺觀高聳上接翠,即北泉寺也。泉在寺院大佛殿前,砌方池,縱橫寬可二十步。滿池翻白珠,如蟹眼。有太湖石,高七尺,屹立中央,水浸處苔蘚叢生澄清見底。近水之交絡處,細荇疊翠,左縈右拂,日光翻壁,錦鱗游泳可數。殿前老柏十余株,高古蒼郁,盡作虬龍形。廊宇虛靜,檐下橫一匾額曰“山中天”,蓋取“天中山”三字而翻之。本易山在天中之義,系顏魯公真跡。東院有祠肖魯公像,即唐時李希烈拒命淮蔡,魯公往說順逆,(順)不從,觸怒被害。此其盡節處也。義氣凜然,千載如生。寺周圍方廣二十丈,多植白果樹,大者蔽牛。西依山麓,東映秀嶺。秀嶺脊脈下脫處多歧叉,成荷葉狀,淡冶如畫。牧童騎牛吹橫笛,村女三五為群,采花拾翠,往來游行,與樵子牧童相錯。隴麥青青,野雉飛雊,山花或紅或白,綠溪繞澗,燦爛芳菲。居然與塵寰相隔,有武陵桃源風致。同游者皆注目移神,若癡若迷,羨其為山中福地,思隱于此,彷徨不忍去云。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