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灑真情潤沃土 真抓實干暖民心
摘要: 甘灑真情潤沃土 真抓實干暖民心——記省工信委駐上蔡縣楊屯鄉張宇村第一書記馮戰生記者 鄭付生 張 勇馮戰生在仔細核實整理精準扶貧檔案資料。記者 王 晨 攝馮戰
甘灑真情潤沃土 真抓實干暖民心
——記省工信委駐上蔡縣楊屯鄉張宇村第一書記馮戰生
記者 鄭付生 張 勇

馮戰生在仔細核實整理精準扶貧檔案資料。
記者 王 晨 攝

馮戰生和村民在一起討論張宇村的發展規劃。
記者 王 晨 攝
位于上蔡縣楊屯鄉西部的張宇村,是一個民風淳樸、經濟薄弱的貧困村。全村村民有7個自然村,8個村民組,560戶,總人口2660人,耕地3708畝,是上蔡縣重點幫扶村。張宇村現有貧困戶46戶,137人。
2015年8月,省工信委駐馬店無線電管理局副局長馮戰生帶著組織的厚望和對扶貧攻堅的使命感,來到張宇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兩年多來,他從建強基層組織抓起,從完善基礎設施入手,團結村“兩委”班子一起謀劃產業發展路子,盡心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使張宇村走上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11月21日,記者走進張宇村,昔日那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群眾思想保守、增收路子不寬的情景已一去不返,展現在眼前的是平坦寬闊的水泥路、寬敞整潔的健身廣場和村民容光煥發的精神風貌。這一切的變化都凝聚著第一書記馮戰生的為民情懷。
抓黨建 讓村黨支部強起來
村看村,戶看戶,老百姓看的是支部,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第一書記的首要任務,也是脫貧攻堅的關鍵。“黨建工作做好了,基層組織強大了,村里的發展就有了希望,村民也就有了盼頭。”這是上蔡縣楊屯鄉張宇村第一書記馮戰生駐村以來的最大感受。
初入張宇村,馮戰生隨即積極開展調研走訪,并深深認識到,要想抓好基層工作,需要發揮全村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還要形成合力,這樣大家就會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投入扶貧攻堅工作。以思想引導開局,幫助村“兩委”班子提高認識、開闊思路、啟動內力、強筋壯骨,是馮戰生的首要工作。
為增強民主決策意識,馮戰生征求大家的意見建立了村“兩委”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定期召開制度,對需要推進的工作,一律按“四議兩公開”進行決策。針對村“兩委”班子一定程度上存在“想干不會干,想干不敢干”的問題,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定期組織村“兩委”班子到先進地區學習考察,通過參觀學習,使村“兩委”班子看到差距,找到榜樣,增強了干好工作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同時,完善黨教陣地建設,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高全村黨員素質。2016年底,發展了1名中共預備黨員和3名入黨積極分子,這是張宇村10多年來發展的第一名黨員。
為使村里各項工作快速步入正規,馮戰生協助村委完善了“兩委”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嚴格落實村務、黨務公開。為鞏固黨員活動陣地,讓群眾感受黨組織的溫暖和依靠,協調資金精心整修了村委辦公房,更新了辦公設施。根據工作實際,利用節假日召開會議,交流思想,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了重溫入黨誓詞、慰問老黨員活動。
通過加強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等一系列措施,村黨支部戰斗力得到增強,村里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目前,村“兩委”班子精神振奮,黨員干部成為脫貧致富路上的“先頭兵”。2016年,張宇村被評為“五好平安村”稱號;2017年7月1日,張宇村黨支部被上蔡縣委評為“優秀黨組織”稱號。
建設施 讓村容村貌美起來
通過走訪調研,馮戰生親身感受到村里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后,嚴重影響村民生產和生活,特別是村里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群眾反映強烈。2016年,馮戰生經過多方協調,從扶貧辦爭取資金23萬元修建村中主干道路1條,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提起修路,張宇村群眾張新成說:“當時大家既興奮又激動,沒想到村里幾十年未能解決的老大難問題,第一書記很快就給解決了。”隨后,馮戰生又協調資金對村里的主干道進行了加寬,并對道路兩邊進行綠化,安裝了嶄新的太陽能路燈。
因牽掛于村里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改變,馮戰生吃不香、睡不好,即使在女兒面臨高考的那段時間,也顧不上回家看看,整天來回奔波,想方設法向有關部門爭取扶貧資金和項目。經過不懈努力,村里新建了文化大舞臺、健身廣場、衛生室,修路5.9公里,種樹4000余棵,新打生產井59眼、新建生產橋39座,安裝太陽能路燈55盞,整治坑塘1000多平方米,修建下水道1000多米。
看著村委辦公條件簡陋,他用第一書記經費購買了辦公桌椅、空調、電腦、打印機、復印機等辦公用品。
為了改善通信網絡質量,他協調駐馬店鐵塔公司建設通信基站一座。目前,張宇村農用電網、廣播電視網、信息網實現了全覆蓋。
為切實改善村容村貌和居住環境,提高村民居住質量,他協調資金建設了垃圾轉運站,還配套了7輛垃圾車。
“如果沒有馮書記,我們村咋會有這么大的變化,他這幾年為俺村脫貧致富和設施建設確實做了大量工作,整天忙東忙西的,總是想著村里這沒弄好、那沒弄對,看著比過他家里的日子還用心。”楊屯鄉張宇村黨支部書記張德稱贊馮戰生。
扶產業 讓村民日子富起來
思路決定出路,找到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路子,對張宇村脫貧致富尤為重要。針對張宇村主要以農業為主的現實條件,馮戰生爭取到省財政廳資金45萬元,建成了村集體項目——糧食儲運交易市場。整合資金入股誠鑫膠囊有限公司,每年分紅15萬元,上半年的7.5萬元已經發放給貧困戶。發展經濟才是脫貧致富的關鍵,經濟發展了,增收渠道多了,群眾才能實現脫貧致富。
“馮書記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和大家一起干,千方百計尋求適合俺村發展的脫貧產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著實讓我們深受感動。”張宇村村委會干部李金華說,“看到馮書記對俺村脫貧致富的這份執著,張宇村不愁沒有好日子過。”
盡快讓村民富起來,讓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是縈繞在馮戰生心頭的深深牽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馮戰生說:“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發展能持續產生經濟效益的相關產業,才能拔掉窮根。”馮戰生從實際出發,先后引起了光伏項目和一家鞋業加工廠。
張宇村群眾馬紅衛說:“以前,背井離鄉在外打工。如今,村里的鞋廠開工了,俺們在家門口就可以輕松掙錢,還可以照顧家里。”
解困難 讓村民生活樂起來
貧困村里的每個家庭、每戶村民,都會遇到很多實際困難。把群眾的困難和問題當成自己的事,以高度的責任心去對待,才能夠感化群眾,才能讓村民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為了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馮戰生積極與省工信委所屬單位匯報,得到了煤炭辦、信息中心、煤炭衛生學校、煤炭質監站、煤炭住房資金管理中心、煤炭技工學校、信息工程學校等省工信委所屬單位的大力幫扶。煤炭醫院在張宇村開展義診活動,義診村民200人次。煤炭質監站為張宇村貧困大學生救助1萬元,捐贈1萬元幫助貧困戶危房改造,春節時慰問了幫扶戶,送去了慰問品。信息工程學校幫扶貧困戶,送來8臺電腦,并開展電商培訓。煤炭衛生學校捐助2萬元慰問幫扶戶。煤炭住房資金管理中心捐助1萬元慰問幫扶戶。煤炭技校對幫扶戶進行慰問,并對每戶捐助1000元。省工信委信息中心慰問貧困戶,開展了職業技能培訓并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幫扶。與省教育廳協調,為張宇村小學捐贈13臺電腦、3臺打印機,價值近10萬元。
2017年6月,煤炭質監站再次捐助1萬元,對大學生及貧困家庭進行幫扶。
2017年以來,省工信委領導王照平、陳富剛、劉孟連、姚延嶺、王懷璽等先后到張宇村慰問和調研。
根據省委、省直工委實施“百千萬助貧工程”要求,及時與省工信委匯報,對22戶、4個貧困家庭學生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制訂了省工信委“百千萬助貧工程”脫貧計劃方案,省工信委機關及所屬單位黨支部結對幫扶立檔建卡貧困戶、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貧困家庭學生,使每個貧困戶找到一項穩定的脫貧致富路子,讓每個貧困學生都順利完成學業。
面向未來,結合學習十九大工作報告,馮戰生滿懷深情和信心地規劃著張宇村的前景:流轉300畝土地發展種植業,建設現代化蔬菜大棚,大棚建成后可作為集體資產委托當地農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不僅使貧困戶獲得收益分紅,而且幫助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爭取早日脫貧奔小康。駐村以來,馮戰生以張宇村為家,與農民認親結友,心里惦記的是民情冷暖,頭腦里琢磨的是富民強村,為促進張宇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馮戰生說:“回想起初到張宇村的情景和心情,滿懷激動且熱情無限,一切仿佛就在昨日。”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