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盜掘西漢古墓葬案告破
摘要:8個團伙91人落網 1100余件文物被追回陜西盜掘西漢古墓葬案告破追繳的西漢鎏金編鐘、琉璃發簪世所罕見96起文物案件,1100余件文物被追回,追繳的西漢鎏金編鐘、琉璃發簪世所
8個團伙91人落網 1100余件文物被追回
陜西盜掘西漢古墓葬案告破
追繳的西漢鎏金編鐘、琉璃發簪世所罕見
96起文物案件,1100余件文物被追回,追繳的西漢鎏金編鐘、琉璃發簪世所罕見……17日,由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陜西淳化“7·20”系列盜掘西漢古墓葬案告破,其案情之大、犯罪行為之猖獗令人咋舌。公安部刑偵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近年來全國偵破的重大文物犯罪系列案件之一。
犯罪分子是如何作案的?文物盜掘和販賣有著怎樣的利益鏈條?隨著案情的進一步披露,一個盜、販文物的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淳化縣公安局在發布會現場展示被追回的文物。

被追回的一級文物錯金龍紋銅編鐘。

被追回的漢代彩繪跽坐陶俑。

被追回的西周時期的獸面紋銅卣。
一鍋端
8個盜墓團伙被一舉打掉
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境內的漢云陵是漢昭帝劉弗陵之母“鉤弋夫人”的墓地。在史書與民間傳說中,這位漢武帝寵妃短短的一生悲情而又傳奇。
2016年7月,墓主人的“長眠”被一批盜墓者所驚擾。淳化縣公安局局長贠彥武介紹,群眾向公安機關舉報,有人在漢云陵實施盜掘。警方立即展開走訪調查,發現此處盜洞較淺,尚無文物被盜。但由于此墓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警方持續蹲守多日后,發現一可疑車輛晝伏夜出頻繁出現。警方遂順線追蹤,確定了第一個犯罪團伙。
鑒于案情重大,淳化縣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公安部也將此案列為掛牌督辦案件。專案組從第一個被抓獲的犯罪團伙入手,經過一年多的偵查,最終打掉了相互交織且組織嚴密的8個盜掘古墓葬犯罪團伙。包括從事文物倒賣多年的張某平、王某縣等在內,共計91名犯罪嫌疑人落網。
制作考究的漢代鎏金連枝銅燈、工藝精美的螭龍紋銅飾件、栩栩如生的黑陶俑……在案件告破的同時,包括222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在內的1100余件涉案文物被陸續追回。
淳化縣公安局副局長楊改過介紹,此系列案件中,警方共偵破盜竊、盜掘、倒賣文物案件96起,涉及西安白鹿原薄太后墓、杜陵邑遺址,甘肅武山、鎮原,山西曲沃等地的古墓葬被盜掘案。
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表示,這一系列案件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多、追繳文物多,是近年來公安機關偵破的重大文物犯罪系列案件之一。
產業鏈
分工明確 單線聯系現金交易
記者調查發現,在這一系列案件中,有專業化、組織化的盜墓團伙,也有具備較高專業知識的文物掮客,還有高價收購文物的所謂“收藏家”。他們之間彼此勾連,形成相對獨立又互有交織、錯綜復雜的犯罪網絡,進而產生完整的文物盜、販黑色產業鏈。
在這個利益鏈條中,一件文物從最初的盜掘者手中經四五個層級轉手,最終價格可翻至百倍,每一環節都有利可圖。本案犯罪嫌疑人之一張某戰就供述,他從兩筆總成交價900萬元的文物非法買賣中獲利150萬元。
楊改過介紹,古墓盜掘犯罪往往是家族式、團伙式、職業式作案。由于利潤大,本案中就有犯罪嫌疑人曾因盜墓被判刑10年,出獄后又重操舊業。
盜墓者的專業性也越來越強。據介紹,有的犯罪嫌疑人專門研究全國重要古墓葬分布,密切關注考古界動態,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時常是“考古隊前腳勘探結束,盜墓者后腳就趕到”。
同時,他們的反偵查意識極強,上下層之間大都單線聯系,互不知曉姓名,彼此以綽號相稱,時常變換手機號碼。“犯罪嫌疑人在一個地方作案時,看到外地的車牌號都會很警覺。”辦案民警說,為避免產生犯罪痕跡,文物非法買賣都使用現金交易。此外,現代通信手段的飛速發展,讓交易環節大大簡化,文物流轉速度明顯加快。
專業而嚴密的盜墓行為,巨大的利益誘惑,催生出文物犯罪的“行業結構圖”:位于最底層的被稱為“苦力”,是下到墓中盜掘的直接實施者,獲利也最低;其上是“腿子”,屬文物盜掘的“項目經理”,由其組織人員實施盜墓;再往上則是更高級別的盜墓組織者或文物商販“支鍋”,這些盜出的文物最后流向高價收購文物者“掌眼”手中。
在這起系列案件中,還有一些頗有社會地位的人員涉案。辦案民警說,此案中發現名下有多個公司的西部某省一位政協委員數度從文物販子手中高價購得編鐘、陶俑等,此人最終因涉嫌非法收購及私藏大批珍貴文物被警方抓獲。
有漏洞
專家建議加大人防、技防投入
陳士渠說,近年來文物價格節節攀升,犯罪分子受暴利驅使,文物犯罪案件呈增長趨勢。為此,公安機關會同文物部門不斷加大打擊力度。今年初以來,公安部開展為期3個月的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并對20名文物犯罪在逃人員發出A級通緝令,截至目前已有16人到案。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偵破的系列盜掘古墓葬案件,暴露出一些亟待加強的文物保護薄弱環節。
“田野文物保護并不容易。以皇陵為例,有的面積在幾十平方公里,開車巡視一圈就要數小時。盜墓者往往打時間差實施犯罪,甚至破壞監控設備。”淳化縣公安局民警高曄說。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說,在文物大省陜西,由于文物遺存豐富,盜掘活動發生頻率較高。盡管基層文管所、文物稽查隊更新技術手段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但實現無死角的覆蓋難度很大。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加大人防、技防投入,如引入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并層層落實監管職責。同時,應當加大打擊下游非法文物買賣的力度,從交易端切斷文物犯罪的需求源頭。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岳洪彬說,應當加大文物行政部門的執法力度,賦予其充分的強制力,以便更為妥善地保護各級文化遺產。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