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英 堅信部隊是個“大熔爐”
摘要: 記者 王東紅 盧育芳正陽縣慎水鄉十二里彎村73歲的老媽媽劉鳳英,現在最關心自己在部隊當軍人的長孫的動向。孫子的任何消息,她都要了解。孫子知道奶奶的心事,知道自己肩扛
記者 王東紅 盧育芳
正陽縣慎水鄉十二里彎村73歲的老媽媽劉鳳英,現在最關心自己在部隊當軍人的長孫的動向。
孫子的任何消息,她都要了解。孫子知道奶奶的心事,知道自己肩扛著烈士父親的英志、寄托著奶奶的希望——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百煉成鋼。所以,能報告給親人知道的,他都會報告給奶奶知道。
是的,劉鳳英的長子黃文藝是位軍人、是位在部隊犧牲的烈士。
1980年,19歲的黃文藝參軍入伍。作為長子,他是父母的心頭肉,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和全封閉式的軍事化管理,讓他有些吃不消。有些打退堂鼓的他,受到父母、特別是母親的責備和強烈鼓勵。
他的父母,都是村里孝老愛幼的正直人,特別是母親劉鳳英團結鄰里,誰家有困難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在村里因是位好媳婦、好母親而聞名。
1984年,黃文藝所在部隊接到上級命令,準備開赴老山前線,他在和父母聯系時,表達了消極情緒。
劉鳳英和丈夫立即在電話里鼓勵兒子。他們說,孩子,軍人是最可愛的人,也是最受人尊敬的人。沒有國哪有家?正因為有了你們這些軍人,國家才能強大、繁榮,你是父母的驕傲、是國家的棟梁,一定要記住你作為一名軍人的使命。
在父母的教導下,黃文藝拿起鋼槍,義無反顧走向老山前線。
經歷了戰火連天的考驗,從老山前線回來后,他被送到陜西某軍校學習,并以全部優異的成績畢業。
畢業后,被分配到新疆某部隊的他,以國事、部隊事為重。離家幾千公里,14年里,他回家的時間也就20多天。1993年,他的父親突發腦溢血,病情嚴重,需要做手術。劉鳳英在和兒子通電話期間,了解到兒子部隊已進入二級戰備。心情復雜的她選擇了自己扛下丈夫病重的實情,沒給兒子提半個字。所幸的是,丈夫手術很成功,兒子也榮獲了三等功。
歲月長長。在家里,她悉心侍候患病的老母親和腦出血的丈夫,生活的艱辛和困難從不向孩子訴說,總是鼓勵兒子沒有國哪有家、要舍小家顧大家,在部隊安心服役。
在母親的鼓勵下,黃文藝不斷努力,克服種種困難和危險,先后榮獲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并獲得優秀共產黨員等10余項榮譽。他在家書中向親愛的母親傾訴:是你無私的奉獻、正確的引導,最偉大、最真誠的關愛引導著我獲得這些榮譽的!
在家里天天希望兒子哪天回家探親的劉鳳英,1997年接到了她生命中最悲痛、最慘烈的消息:兒子部隊在克拉瑪依施工時,因排除啞炮身先士卒,不幸被炸,光榮犧牲。
這晴天霹靂讓家里亂成一團。最悲痛的母親卻不能大聲哭泣,因為泣不成聲的丈夫、哭得死去活來的媳婦都需要她去勸慰、去照顧!她含著眼淚對悲痛的親人說,軍人就是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人都會死亡的,看是否死得有價值,文藝為國家犧牲,大家都會記得他!
在她看似平靜的支持下,家庭逐漸在這強大的悲哀中平靜下來。但是,想到兒子、提到兒子,這位偉大的母親總是暗暗流淚。到現在,她也沒有去過兒子烈士墓前一趟,因為那悲痛會壓壞她啊!
孫子那時要高考了,問奶奶報考哪所大學,劉鳳英卻直接建議孫子去參軍入伍。丈夫反對、媳婦反對,劉鳳英卻說:“部隊是個‘大熔爐’,是鍛煉人各個方面最好的地方,孫子投筆從戎,完成他爸未竟的意愿,是最好的事!”
孫子聽了奶奶的心愿,牢記在心,現在已經從軍校畢業,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多年了!而且,像奶奶劉鳳英期望的那樣,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百煉成鋼,凸顯著好男兒的錚錚風骨。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