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超半數預付款商戶不簽合同
摘要: 原標題 中國消費者協會調查發現 超半數預付款商戶不簽合同 中消協日前進行的預付式消費調查發現,預付式消費侵權問題比較突出,一些商家通過夸大折扣力度、儲值返現
原標題 中國消費者協會調查發現 超半數預付款商戶不簽合同
中消協日前進行的預付式消費調查發現,預付式消費侵權問題比較突出,一些商家通過夸大折扣力度、儲值返現等信息誘導消費者采用線上充值、購買預付卡等方式付出幾千元甚至上萬元,而在其后的服務中發生不兌現承諾、降低服務標準,甚至擅自中止服務等情況。其中,四成多商家存在誘導消費,利用“限時搶購”“在線秒殺”等方式,給消費者制造一種“過了這村沒這店”的假象。24.2%的商家在合同合規性、預付卡設置規范性等方面存在霸王條款。
本次調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0座城市進行的,共涉及健身、美容美發等不同領域150家企業。調查發現,超半數商家不簽訂任何形式的合同,僅有口頭約定。比如,《北京市消費類預付費服務交易合同行為指引(試行)》第六條就明確規定,“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將口頭承諾寫入書面約定,并保存所有書面憑證以維護自身權益”。然而,在北京調查的15個商家中,有10個不與消費者簽訂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協議,只有口頭約定。其他城市中,成都僅有1家商家簽訂合同,不簽合同的比例達到93.3%,問題最為突出。
合同內容不完整,多數商家未聲明糾紛解決辦法及企業注冊信息。有些商家盡管簽訂合同或協議,但合同內容有欠缺。其中,商家常常有意無意忽視提供糾紛解決辦法及企業注冊信息。其中,“糾紛處理及違約責任”未提及的占60.7%,企業“備案編號”未提及的占60%。
15%的商家合同中存在“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導致人身傷害/物品丟失概不負責”等不合理免責聲明。2010年,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中明確規定,“解釋權歸商家所有”等條款均為無效。然而,時隔近7年,仍有不少商家仍借“最終解釋權”免除自己的責任。
中消協表示,預付式消費問題由來已久,在線儲值預付式消費又帶來一些新問題。為避免消費者權益受損,建議商務、工商、金融等部門加強相關備案工作的銜接與配合,積極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引入第三方支付方式或行業保證金制度等資金監管方式。加強行業自律,引導企業樹立責任意識,堅持誠信、規范、合法經營。(記者 杜海濤)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