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饅頭搭上“互聯網+”香飄驛城
摘要:記者 吳勝軍“維尼小熊饅頭兩箱、小豬豬花樣饅頭三箱、熊貓系列饅頭兩箱要抓緊時間送貨。”3月8日,在驛城區自主創業女青年孫麗的辦公室電腦前,隨著鍵盤的噼里啪
記者 吳勝軍
“維尼小熊饅頭兩箱、小豬豬花樣饅頭三箱、熊貓系列饅頭兩箱要抓緊時間送貨。”
提起糕點饅頭,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馬上浮現出在酒店經常吃到的松鼠饅頭、鯉魚杠子饃、玫瑰型棗花、千層油卷、雜糧糕點……每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背后都蘊含著一個故事,每一款美味的糕點饅頭都代表著一種堅守。孫麗傳承孫氏幾代人發酵、蒸制秘方,所制作的花樣饅頭以獨特的口感,成為我市代表性美食之一。
孫麗,我市80后創業女青年,命運多舛,創業初期家境貧困。每天不但要料理好自己的饅頭作坊,還要照顧好年幼的孩子和長年躺在病床上的丈夫。作為兒媳,孫麗孝順年邁的公公、婆婆,為他們盡孝盡責從沒有一絲怨言。多年來,她用柔弱的肩膀和堅韌的意志撐起一個家。
“兒媳是我們家的精神支撐,是我們家的希望和依靠,她帶領俺全家在困境中找到了生活的希望!”面對記者,公公、婆婆談起兒媳孫麗對家、對事業的執著、勞累和艱辛,不禁潸然淚下。
據了解,孫麗的祖上在清朝時曾是皇宮御廚,祖父繼承了孫氏衣缽把蒸制饅頭的技術和秘方傳給孫麗的父親,孫麗從小就跟隨父親在外地開飯館,言傳身教,經過多年的學習實踐和思考,孫麗汲取各種蒸制、烘焙業的精髓并把其發揚傳承,形成了今天的孫氏七十二變花樣饅頭。據孫麗講,她的作坊生產出來的饅頭通過“互聯網+”銷售火爆,僅通過她的“人獨特”微信群每天就有800多個饅頭賣出。
經過多年積累,孫麗的饅頭作坊規模越來越大,客戶群也逐漸增多。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孫麗從外觀設計、包裝形式以及口味口感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整創新。此外,孫麗還依托高校的強大技術能力,成立了饅頭、糕點食品技術研發中心,創建了自己的產、學、研互聯網合作平臺。進入互聯網時代,很多傳統企業在困境中突圍。作為傳統食品加工作坊,孫麗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推進的“互聯網+饅頭”的新型營銷模式。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成了輿論關注的重中之重。作為一家食品企業,孫麗饅頭作坊是怎樣做到讓消費者放心的呢?面對記者的采訪,孫麗說,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只有做個好人才能生產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產品即人品。
日前,記者一行來到了該企業進行采訪。整齊劃一的小型作坊、密閉的加工車間、先進的流水線……在這里,記者看到了現代化食品加工作坊的生產和加工實力。進入孫氏作坊,在工作人員指引下,記者換上了一次性參觀服、帽子、鞋套等衛生防護用具,經過清潔雙手、去除纖維、全身風淋除塵等環節后進入作坊的參觀區。孫麗告訴記者,參觀通道內壁安裝的都是無塵化墻壁,這種墻壁灰塵不易附著,減少室內灰塵。同時,整個生產區使用空氣凈化設備,全天候對生產區空氣進行過濾。此外,加工車間的工作人員每過半小時就要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饅頭、糕點的核心是味道,而好味道源于對原料的精益求精。”孫麗告訴記者,作為食品的源頭環節,原料是食品安全問題的第一道關,所以在企業的理念中,原料的選擇是重中之重,甚至比技藝還要關鍵。所選用的面粉全部來自陽光充足、日照時間長的全國標準化示范田生長的小麥。在整個生產工藝中,從原料入庫、篩選、發酵到入籠和火候把握,每道工序層層建立生產安全責任書。
“口碑相傳,歷經數代人的發展,孫麗傳承改進祖傳配方,制作的饅頭味美純正、筋道可口、回味悠長,成為地地道道的天中美食。”在采訪中,前來購買饅頭的市民對記者說。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