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 當大學生遇上“雙十一”
摘要:□周刊記者 董莉莉對于學生們來說,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原本只是“光棍節”,如今卻演變成為轟轟烈烈的網購狂歡節。在網購大軍中,大學生是其中一只
□周刊記者 董莉莉
對于學生們來說,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原本只是“光棍節”,如今卻演變成為轟轟烈烈的網購狂歡節。
在網購大軍中,大學生是其中一只強大的“軍團”。但記者發現,今年“雙十一”,很多大學生不當“剁手族”,而是利用網絡找到他們的賺錢之道。
利用“搶貨神器”代“秒殺”
調查數據顯示,這兩年的“雙十一”網購節,大學生成了消費的“主力軍”。可是,有學生花錢,也有學生利用網絡賺錢,比如悄悄衍生的代拍、代搶、代“秒殺”業務。
平時,市場營銷專業大二學生李怡在做代購的同時,兼營一些網購的代拍業務。“我上大學后發現有一些同學沒有網銀,他們也懶得去研究如何開通網購賬戶,所以我就幫他們拍下貨物、代付款,還幫他們收貨。”李怡說,既然連平時的代拍代買都有需求,那雙十一的代搶、代“秒殺”更火。
“其實這也是從網上得到的靈感。”李怡說,為此她早早就下載好了“搶貨神器”等插件,并通知“客戶”提早確定“秒殺”商品等。“沒有豐富網拍經驗的人很難在‘雙十一’‘秒殺’成功,特別是一些庫存緊張的商品,‘秒殺’到手很難。我代拍每單也就收10多元,很多同學都能接受。”“雙十一”那晚,李怡接了30多單,全部來自她的同學。
聘臨時客服接訂單
早在“雙十一”前的一個星期,黃淮學院的學生王茂就開始在網上接受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是如何高效地讓客戶下單并付款,包括對話交流、公司概況、商品介紹、配送情況等。簡單地說,王茂這次“應聘”的就是臨時客服的崗位,當店小二負責接訂單。
其實,王茂自己也開有一家網店,不過“雙十一”暫停營業。“‘雙十一’促銷的力度比較大,我這種小網店肯定拼不過那些大賣家,與其干坐著看別人賺錢,還不如主動出擊深入‘敵營’,到做得比較好的網店學習,借鑒一下經驗。”王茂說。
提到去年“雙十一”自己網店的業績時,王茂苦笑著說:“學生開店沒啥資源宣傳,淘寶宣傳很費錢的。現在淘寶賺錢的都是大戶,小戶散戶基本賺不到錢。”
據了解,去年“雙十一”,王茂的網店做了促銷活動,但是由于宣傳不利等原因,基本沒人下單。今年,他沒有搞促銷活動。“現在連店面都沒有時間打理了,忙著學習和實習,可能過一段時間這個網店就關了。”王茂說,“雙十一”期間她兼職客服的工資是每小時20元。
“收入還算可觀,總比以前光棍節不賺錢還花錢強得多。”王茂說。
王茂告訴記者,“雙十一”招聘的客服主要是網購信譽“3心”以上、經過實名認證的大學生,班里也有和自己一樣兼職做客服的同學。
兼職臨時快遞員
記者發現,“雙十一”電商促銷大戰除了直接帶動客服人員的增加外,還導致了對快遞員需求的增加。“雙十一”期間,快遞行業里出現了不少大學生的身影。
大三學生白鵬飛就是一名“雙十一”快遞業的臨時工。“我主要負責快遞的挑揀和分類,不出去派件。因為學校沒什么課,我就選了長白班,公司包午餐。”白鵬飛說,“應聘時沒怎么面試,可能對方看我身強體壯,就留下了。”
幾天前,他已經到快遞點練過手了。“相比勞累程度,工資算不上高,一天下來腰酸背疼的。”白鵬飛說。
“我畢業后也許會找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也許會繼續從事物流工作,畢竟現在積累的都是經驗。而物流的需求市場很大,現在又提倡高素質服務型人才,我覺得我還可以。”白鵬飛說。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