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預測存在“抹大拉玻色子”
摘要:原標題:科學家預測存在“抹大拉玻色子” 科技日報北京9月7日電 (記者劉霞)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基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以及其他實驗
科技日報北京9月7日電 (記者劉霞)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基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以及其他實驗提供的數據,提出了所謂的“抹大拉假設(Madala hypothesis)”。該假設認為,存在一種名為“抹大拉玻色子(Madala boson)”的新玻色子和場,它會與暗物質相互作用,這一玻色子或有助于揭開籠罩在暗物質頭上的神秘“面紗”。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日報道,最新研究由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高能物理組(HEP)的科學家牽頭,HEP團隊負責人布魯斯·梅拉德說:“基于LHC實驗提供的數據中的大量特征以及其他科學家的研究數據,我們聯合印度、瑞典的科學家總結出這個‘抹大拉假設’。”
“抹大拉假設”認為,“抹大拉玻色子”與希格斯玻色子類似,但標準模型描述的希格斯玻色子僅與已知物質相互作用,而“抹大拉玻色子”會與暗物質相互作用。目前物理學主流觀點認為,可見物質占宇宙總質量的5%,暗物質占27%,暗能量占68%。
梅拉德說:“現代物理學目前正處于十字路口,正如此前傳統物理學一樣。彼時,傳統物理學無法解釋很多現象,因此需要新概念——比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來對其進行革新,這些新理論的出現導致現代物理學的誕生。”
標準物理學模型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盡管2012年科學家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是標準模型預言的最后一個被發現的粒子),但這一模型仍然無法解釋包括暗物質在內的諸多現象。因此,科學家們希望攻克的下一個“堡壘”就是理解暗物質的屬性:它由什么組成?存在著多少種不同的粒子?它們彼此之間如何相互作用?是否會與已知物質相互作用?能否向我們訴說與宇宙進化有關的故事?等等。
總編輯圈點
暗物質被認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謎題——它無法被現有科學儀器直接觀測,卻能干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等,其存在能被明顯感受到。那么,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在哪兒?物理學家習慣于用實相研究虛空,“抹大拉玻色子”是否真的存在尚待驗證,本文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有能力提出值得驗證的全新假設和概念的科學家比如希格斯,才能名垂青史,至于應不應該建設全新的相關大型科學裝置,或許主要還得看經濟實力。
(責編:魏艷、趙竹青)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