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共贏”人文交流優雅感人
摘要:原標題:聚焦習近平訪英:深耕“共贏” 人文交流優雅感人中新網10月23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目前正在英國訪問。境外華文媒體表示,習近平這次英倫金秋之行,目
原標題:聚焦習近平訪英:深耕“共贏” 人文交流優雅感人
中新網
中英明智務實合作
香港《大公報》23日評論文章稱,“面向二十一世紀”,表明兩國推進合作的決心和信心,預示著中英關系的美好前景。在新世紀即將度過十五個春秋、大國關系處于深刻調整的關鍵時刻,中英關系站在歷史的新起點,正穩步踏入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黃金時代”。
該報另一篇題為《經貿合作成果豐碩 人文交流優雅感人》的文章稱,習近平在英三日的活動,單從氣氛、場面而言,足可以用莊嚴、得體、和諧這三個美好的詞匯來形容。
這一次的國事訪問,在語言溝通表達和文化交流方面都是成功和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令到整個訪問顯得更加生動、充實和有力,就是一般英國和歐洲的平民百姓,只要看電視轉播和新聞翻譯,也能從習近平的神情動作和講話內容中感受到一份大國氣度,感受到中國和平崛起與尋求合作共贏的決心與誠意。
新加坡《聯合早報》22日發表題為《中英外交背后的國際大勢》的社論稱,作為首位在英國議會演講的中國元首,習近平形容中英已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英女王在致國宴歡迎詞時表示,習近平的訪問將兩國關系推向新高度。
英國主動深化與中國的關系,主要推手是有望成為下任首相的財政部長奧斯本。他認為英國經濟未來的機遇將是中國的發展,因此倡導中英關系開啟“黃金十年”。一些英國輿論指出,英國政府趁早鞏固與中國的合作關系,是識時務之舉。
相遇相知 互通互鑒
《香港商報》23日文章分析,從白金漢宮到英國議會,友好合作的中國聲音激蕩英倫;從對雙邊關系“黃金時代”的生動定位,到103響為中國鳴響的禮炮,兩國關系的熱度令人難忘。“中英關系不斷發展,利在兩國、惠及世界。”習主席此訪既是坦誠相見的友誼之旅,也是深耕合作的共贏之旅;既為中英關系未來發展規劃藍圖,也將為東西方文明交融互鑒帶來深刻啟迪。
中英關系的發展史是一部東西方文明相遇相知、互通互鑒的歷史。“中英文明交流互鑒不僅豐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進了社會進步,也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文明的交融,留下一段段彌足珍貴的歷史佳話,成為維系兩國關系的重要紐帶。
香港《文匯報》23日評論文章《聚焦“深”字,中英互信增強》稱,作為美國鐵桿盟友的英國,對習近平此次到訪顯示出了極為超乎預料的熱情。歐洲乃至世界輿論普遍認為,這標志著英國外交的轉向,正在擁抱崛起的中國。
該文表示,雖然是預料之外,卻是情理之中。從世界格局來看,中英兩國并無太大的利益沖突,兩國也不存在“遏制”與“反遏制”的關系。中英兩國產業互補性很強,你有我無,我有你無,意味著合作空間巨大,合作機會無數,合作前景廣闊。
學習經驗 少走彎路
臺灣《旺報》22日文章表示,無論是從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是未來將積極取得成果來看,人民幣國際化和基礎設施投資,都將是財金領域最值得期待的內容。
文章指出,不僅如此,英國和美國在文化上具有深厚淵源,在法律上也同屬判例法系,從在英國的金融和投資活動中所積累的經驗教訓,也能夠使得在未來進入美國市場時少走彎路。務實有效的中英合作,可望成為中國大陸金融邁向世界舞臺中央的途徑。
香港《明報》23日援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賈秀東的分析表示,中英兩國在制度、價值觀上都有很大不同,雙方意識到不能使這種差異成為障礙,要互相尊重,不能強加自己的意志給對方。現在雙方能在聲明中突出這點,是非常有意義的。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