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海外資產比上年末增長6.83%
摘要: 當前,國家正在實施更加積極的對外開放戰略,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中國企業和個人“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這為銀行海外經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今年
當前,國家正在實施更加積極的對外開放戰略,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中國企業和個人“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這為銀行海外經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海外資產總額7,959.82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6.83%,海外機構實現稅前利潤46.52億美元,同比增長5.46%,占集團資產總額和稅前利潤的比重分別為27.53%和22.91%,領先主要同業。
完善服務網絡,力爭實現7×24小時無縫隙服務
據悉,中國銀行將進一步加快在全球的機構布局,力爭在跨時區、跨國家、跨幣種的維度上實現7×24小時無縫隙持續服務。截至2015年6月末,該行海外機構覆蓋42個國家和地區,經營性分支機構635家。
該行將“一帶一路”沿線區域作為海外布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增加在南亞、中亞、中東歐、西亞、北非的機構設置,努力構建金融大動脈通道。今年上半年,包括老撾萬象在內的5家海外分支機構正式營業。
近年來,隨著中非、中拉合作不斷深化,雙邊在產能合作、服務貿易、工程承包等方面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中行已分別在4個非洲國家和 3個拉美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今年還將在摩洛哥、墨西哥等多個國家開展新設或升格經營性機構的籌設工作,力爭成為當地中外資企業業務首選銀行。
該行還實施了海外業務集約化經營,著力打造海外核心業務產品中心、營銷服務平臺和海外資金運作平臺,構建一體化的營銷體系、產品體系、管理體系。
加強海內外聯動,提升“走出去”服務水平
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行透露,未來將進一步加強海內外聯動,爭做“走出去”企業客戶首選銀行。
截至2015年6月末,該行已累計支持1847個“走出去”項目,提供融資金額達1365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12%。其中,已提款金額1185億美元,貸款余額811億美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17%和20%。在這1847個“走出去”項目中,出口信貸、并購貸款和經營性貸款項目分別為67個、161個和1613個,融資金額分別為95億美元、507億美元和763億美元。
支持重大項目,力促“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暢通”
“我們將加大對重點建設項目的支持,完善全球統一授信和全球客戶經理制,靈活運用貿易融資、銀團貸款、并購貸款、海外發債、結構化融資等優勢產品,為客戶提供綜合化金融解決方案,打造中行特色品牌。”中行行長陳四清透露。
截至6月末,中國銀行已成功完成非洲首單由中資銀行主導的項目融資業務——贊比亞曼巴火電站項目、全球電信行業首個項目融資與經營性租賃結合的結構化融資業務——匈牙利電信光纖到戶項目、優勢產能合作“一帶一路”國家最佳實踐——葫蘆島(文萊)鋼鐵公司OCTG焊管項目等一批創新代表性業務,獲得市場廣泛好評。
此外,該行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設施聯通”和“貿易暢通”要求,建立起公司金融“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儲備庫。截至2015年6月末,中行境內外機構已完成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投放授信支持近100億美元。今年,該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相關授信力爭不低于200億美元,未來三年,累計達到1000億美元。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業務,滿足人民幣跨境運營和投融資需求
中行還在業績發布會上透露,“我們的跨境人民幣業務量穩定增長,牢牢保持全球第一的優勢地位。”截至今年上半年,中行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量超過2.6萬億元,清算量超過148萬億元,均保持全球第一。此外,該行和全球20家主要交易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發人民幣計價交易產品并提供配套金融服務;成功發行了市場上首筆同時在五個交易所掛牌、涵蓋四個貨幣、七種期限的“一帶一路”債券,并包攬了迄今為止所有四筆境外人民幣主權級債券的主承銷商資格。
未來,中行將繼續支持我國外貿進出口和“一帶一路”建設,充分利用我行國際化優勢,進一步為廣大客戶參與全球貿易、資本市場及金融市場投資交易提供服務,力爭成為全球市場上人民幣金融要素交易、人民幣債券發行承銷、人民幣財資管理、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定價等領域領先的金融服務提供者。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日報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