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系列評論之一
摘要: 喜迎第十八屆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系列評論之一在更高更新更實上求突破本報評論員眼下,第十八屆“中國農加工洽談會”召開在即,各項籌備工作進入倒計時。全市上下要
喜迎第十八屆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系列評論之一
在更高更新更實上求突破
本報評論員
眼下,第十八屆“中國農加工洽談會”召開在即,各項籌備工作進入倒計時。全市上下要把“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籌備工作作為現階段的首要任務,高度重視、統籌謀劃、精心運作、務實節儉,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確保辦出一屆更高更新更實的盛會。
自1998年以來,“中國農加工洽談會”在駐馬店已連續成功舉辦了17年。實踐證明,“中國農加工洽談會”已成為促進區域合作的重要平臺。河南省特別是駐馬店市是農業大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國家支持河南、支持駐馬店搭建這個平臺,目的就是貫徹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加快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步伐,促進區域經濟合作和產業轉移,實現支持河南、帶動中西部、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態勢。通過這個區域合作平臺,將東部地區在資金、技術、管理、品牌等優勢與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在勞動力、土地、農產品等優勢加以整合,加快“騰籠換鳥”步伐,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促進了區域間的優勢互補、互惠共贏、長期合作和共同發展。
實踐證明,“中國農加工洽談會”是農產品加工引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利用“中國農加工洽談會”這樣的平臺和途徑,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信息化”辦會宗旨,每年突出一個主題、洽談一批項目、對接一批技術、發布一批成果、提高一個層次,將“投資貿易洽談、科技成果發布、技術裝備展示、科企銀企對接、產品展銷推介、國際合作交流、專題聚焦研討”七個平臺融為一體,形成政府搭建平臺、平臺聚集資源、資源服務產業的良性互動模式。17年的辦會實踐表明,“中國農加工洽談會”已經成為業內知名展會,成為農產品加工業結構調整的“轉化器”、企業發展的“孵化器”和產業升級的“提升器”。
今年,農業部將第十八屆“中國農加工洽談會”列入重點支持的展會之一,并明確從今年開始,會議名稱由年份改為屆別。今年,名稱確定為第十八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與往屆相比,今年“中國農加工洽談會”將是一次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活潑、規模較大的展會。會議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各方參與、市場化運作”的辦會原則,按照廉潔辦會、安全辦會、節儉辦會的要求,強化“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信息化”運作,在會議組織上更加注重部門協作,在辦會方式上更加注重市場機制,在會議內容上更加注重領域拓展,在參會范圍上更加注重企業參與,這些都凸顯了“更高、更新、更實”的目標要求。
在更高更新更實上求突破,還體現在:一是突出重點項目推介,將推介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農產品加工業項目。二是注重科研成果展示,將組織農產品加工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開展成果展示、發布和簽約等活動。三是加大產品展示貿易,將開展加工名特優新產品、主食加工精品及加工機械的展示、宣傳和推介活動。四是擴大國際項目交流,圍繞我國“一帶一路”將邀請20多名駐華使館官員、國際機構專家,開展中國東盟農產品加工業項目推介和中國、英國農產品加工業技術交流活動。五是加強市場拓展及品牌培育,組織境內外采購商、貿易商、大型超市、批發市場、流通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等與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合作社等對接洽談,簽約一批農產品采購和貿易項目。同時,今年在豐富活動內容上,還將增加兩項重點內容:一是產業園交流。舉辦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推介活動,交流園區建設做法和經驗,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聚集發展。二是“互聯網+”農產品加工業高峰論壇。組織國內知名專家,研討農產品加工業電商平臺建設、發展模式,推動產銷對接。
當前,我們正處在承接產業轉移的戰略機遇期,“中國農加工洽談會”仍是我們搶抓機遇的重要抓手,仍是我們承接轉移的重要載體。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定信心,把“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籌備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在認真總結往年辦會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扎實有序推進各項籌備工作,在更高更新更實上求突破,努力把第十八屆“中國農加工洽談會”辦得更有特色、更有成效。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