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碼非銀支付監管意在防范系統性風險
摘要: 原標題:央行加碼非銀支付監管意在防范系統性風險 支付機構應當加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接受行業自律組織管理 “央行發布的非銀行網絡支付管理辦法是互聯網金融
原標題:央行加碼非銀支付監管意在防范系統性風險
支付機構應當加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接受行業自律組織管理
“央行發布的非銀行網絡支付管理辦法是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的延續,進一步明確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各司其位’。”華泰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羅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日前,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對網絡支付進行了限額管理,規定每個客戶的第三方支付賬戶每日累計金額不能超過5000元,對綜合類支付賬戶、消費類支付賬戶分別規定的年累計20萬元、10萬元限額。同時,對于第三方賬戶開立、轉賬做出嚴格的限制。
針對支付監管,《辦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依法對支付機構的網絡支付業務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同時,支付機構應當加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接受行業自律組織管理。
“此次《辦法》區分了支付機構與銀行機構的差異,防止支付機構出現‘銀行化’、‘銀聯化’,實質上積極鞏固了銀行體系在金融行業中堅不可摧的信用交易地位,鼓勵支付機構大力開展通道業務。這有利于維護金融行業穩定、長期健康發展。”羅毅認為,清算體系是一個由央行控制的非盈利性后端服務平臺,防止支付機構“銀行化”是為保證清算體系作為金融基礎設施在運轉上的穩定、高效和安全性,從而進一步維護支付體系的安全,防范系統性支付風險,保障公眾支付的權益。
對于非銀支付業務,民生證券TMT行業研究員楊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第三方網絡支付的巨大量級以及基礎設施的特質,使其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可能,雖然《辦法》只是針對虛擬賬戶模式的限制,但如航空、保險、P2P等行業的通道模式的第三方網絡支付的應用也是基于虛擬賬戶在運作的,因此《辦法》對第三方網絡支付行業沖擊不小,預計市場與監管仍將繼續博弈,《辦法》距落地還有完善空間。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