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證明讓人啼笑皆非 銀行任性到幾何?
摘要:最近關于“怎么證明我媽是我媽”的話題引起社會熱議,大家紛紛吐槽自己遭遇過的各種奇葩證明。看看銀行讓你開的各種各樣的奇葩證明,你是不是也是醉了?總理說的
最近關于“怎么證明我媽是我媽”的話題引起社會熱議,大家紛紛吐槽自己遭遇過的各種奇葩證明。看看銀行讓你開的各種各樣的奇葩證明,你是不是也是醉了?總理說的話都不管用,銀行,你還要任性到什么時候啊?
取亡父存款要證明父親沒有私生子
最近四川成都的周女士很窩火,因為她需要證明自己的父親沒有私生子。周女士的父親剛剛去世,整理遺物的時候,她無意中發現了三本存折,存折里加起來三百多塊錢,本以為要取這點錢很簡單,但是因為周女士不知道存折密碼,銀行方面告訴她要取存折里的錢需要去公證處開一份《繼承權公證書》,證明其他的合法繼承人已死亡或自愿放棄遺產。跟公證處打了好幾次電話,周女士才弄明白究竟要證明的是什么。
周女士對記者說,第一,要證明周女士的爺爺奶奶已經去世,但周女士的爺爺奶奶已經去世三十多年了,肯定沒有他們的死亡證明文件;第二,公證處還需要周女士證明她的父親沒有其他的非婚子女,也就是私生子。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周女士在社區、街道辦、派出所、民政局、父親生前的工作單位、公證處等七八個地方,來來回回找線索開證明。可最后周女士卻發現,即使這些證明都開出來了,公證費還要花200到400塊,比存折里的錢還多,周女士索性放棄了。
為幼子辦中行銀行卡 無法證明"我兒子是我兒子"
家住朝陽區的陳女士近日遇到難題,陳女士在中國銀行為5歲的兒子辦理銀行卡時被要求證明“我兒子是我兒子”。陳女士稱,因自己和兒子的戶口掛靠工作單位集體戶口,戶籍頁上不能直接體現二人母子關系,且銀行表示出生證明不能直接用于證明二人母子關系,需要前往派出所辦理直系親屬證明。
隨后,北京青年報記者致電陳女士戶籍所屬地派出所,派出所工作人員表示,集體戶籍人員無法在派出所辦理直系親屬證明。鑒于此,中國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只能前往公證處對親屬關系進行公證。但工作人員也表示:“這種方式是比較復雜,而且要花錢,但目前只有這一種方式可以證明二人親屬關系。”
北京青年報記者就類似情況致電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以及交通銀行,工作人員均表示,為孩子辦理銀行卡需要攜帶監護人本人身份證、戶口本以及孩子出生證明,如果集體戶口無法直接證明孩子和代辦人的親屬關系,則使用出生證明即可,不需要其他證明親屬關系的文件。
百元鈔票被撕碎 要兌換得去社區開證明
這件事發生在2月21日,當時家里來了很多人,長輩們還給孩子們發了紅包。后來有人發現,親戚家的一個孩子手里抓住紅包,正在撕扯著。溫先生說:“發現時,孩子已經把紅包里的一張100元撕碎,扔在床上。”大家伙趕緊把錢搶過來收起來,又把破碎的紙幣收好,一查,這張百元紙鈔被撕成了12片。
“過年,我想銀行也都放假,就沒去換,也沒粘到一起。初六(2月24日)那天,我拿著這些碎片去兌換,可沒想到走了兩家銀行都沒換成。”溫先生說,在第一家銀行向工作人員出示這些紙幣碎片后,對方表示,一般他們兌換的殘幣都是票面剩余四分之三或二分之一的,如此程度破損的沒有兌換過,并建議他到附近另外一家銀行咨詢。
隨后,溫先生又來到了第二家銀行。這家銀行的工作人員表示,根據這些紙幣的碎片判斷,紙幣是真的,但不能立即給予兌換。如果需要兌換的話,需要溫先生到社區開證明,然后再來兌換。隨后,溫先生來到萬福社區,工作人員表示,不能給他開這個證明,因為不清楚這事是怎么回事,無法證明。
總理都發話了,銀行還要任性到什么時候?
相關部門要證明本身沒有錯,但證明的方式需要改進,“
近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委員會上才剛剛痛斥過某些政府機構故意給老百姓設置障礙,就又有“奇葩證明”事件的發生。銀行的老爺架子擺到什么時候才算頭兒?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李克強總理的話不只是講給政府機構聽,國有銀行等涉及民生的企事業單位也要將總理的話聽進去、實踐好。政府機構、國有企事業單位依靠的是群眾,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才是生存之道,莫給群眾辦事設置障礙,否則會失了民心、丟了“飯碗”。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