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中長期不具大貶值空間
摘要:人民幣中長期不具大貶值空間 國際化進程穩推進 國際化進程穩推進 區間之內雙向波動 人民幣中長期不具大貶值空間(市場觀察) 近兩周來,人民幣匯率再度震蕩走強。4月
人民幣中長期不具大貶值空間 國際化進程穩推進

國際化進程穩推進 區間之內雙向波動
人民幣中長期不具大貶值空間(市場觀察)
近兩周來,人民幣匯率再度震蕩走強。4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1241,較前一交易日下調40個基點,幣值繼續大漲,從而創下了自今年1月20日以來的最高水平。稍早之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加強,但當前人民幣仍是強勢貨幣。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開放的進程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人民幣不會出現趨勢性貶值,匯率總體穩定將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估值基本合理
對人民幣而言,始于去年11月的那輪下跌如今已告一段落。今年3月3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觸及6.2760這一階段性底部之后,便開始持續走強,直至在上周五創下近3個月的新高。截至發稿,人民幣兌美元最新匯價維持在6.1930附近。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認為,盡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雙向波動,但總體調整幅度本身有限,且人民幣對其它貨幣總體上而言是升值狀態,因此人民幣仍是強勢貨幣。與此同時,去年我國非銀行部門人民幣跨境收支總規模占跨境資金流動總規模的24%,今年一季度這個比例進一步增至27%,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人民幣國際化的勢頭仍在加快。
專家表示,目前人民幣幣值總體處于合理水平,基本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走向。“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基本面依然向好,政府穩增長措施的加碼讓市場對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充滿信心;就短期而言,A股牛市所產生的‘賺錢效應’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也導致了前期流出的部分游資重返中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煥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并未出現趨勢性調整
反彈過后,人民幣是否會出現趨勢性調整甚至貶值呢?許多國際知名機構都對人民幣的未來表現出樂觀態度。
渣打銀行指出,人民幣不具備貶值的空間和可能,但不排除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會加大;花旗集團預計人民幣將在今年11月之前被納入SDR(即特別提款權,又稱“紙黃金”),并表示如果能夠實現,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和信心將提高;摩根大通則認為,從競爭性貶值風險、資本外流及中國企業貨幣風險敞口等因素來考察,人民幣對美元不太可能出現大幅貶值。
“對于發達國家而言,能夠實現3%的經濟增速就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了,而新常態下的中國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維持‘中高速’增長。要看到,中國經濟現在的體量其實已經非常大了,并且這一‘中高速’增長還將伴隨著我們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轉型升級。因此,人民幣從長期來看不會趨勢性貶值,甚至將是升值的。”張煥波分析。
而日前匯豐發布的一項面向全球央行外匯儲備管理者的調查報告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多數受訪機構認為,人民幣的崛起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中,有35家央行表示已投資或正在考慮投資人民幣資產。
彈性上升穩中偏強
如今,與中國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已經超過30個,這不僅降低了相關國家在貿易中對美元的依賴,也讓人民幣匯率受到更多國際市場因素的影響。
在談及抵御外部沖擊的信心和能力時,管濤表示,我國經濟體量較大、貨物貿易順差較多、外匯儲備充裕、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加,這些都意味著中國在應對資本流動沖擊方面有較大的回旋余地。外匯管理部門將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統計監測,加強市場參與者風險教育,引導市場主體合理控制風險。
張煥波進一步分析指出,中國放開匯率波動區間為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的實現創造了可能,而人民幣日益具有的國際化和市場化屬性則為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增加提供了動力。他預計,未來人民幣步入“穩中偏強”的走勢將會得到來自中國經濟的多方面支持。
“例如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不僅能夠為沿線各國帶來經濟增長的動力,還能提高人民幣的使用頻率。再如自貿區試點已經擴大到4個,而上海也正在醞釀更進一步的開放措施,這些改革紅利的釋放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變量。”張煥波說。(記者 王俊嶺)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