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通訊員吳繼軒堅持新聞寫作60年
摘要:耕耘者對土地的深情——農民通訊員吳繼軒堅持新聞寫作60年□晚報記者 李楊 文/圖一名80歲的農民,在日常勞作之余,堅持新聞寫作60載,是《天中晚報》的特約通
耕耘者對土地的深情
——農民通訊員吳繼軒堅持新聞寫作60年
□晚報記者 李楊 文/圖
一名80歲的農民,在日常勞作之余,堅持新聞寫作60載,是《天中晚報》的特約通訊員。他采寫的新聞作品曾經榮獲“河南省好新聞一等獎”。他收藏了《天中晚報》從創刊到現在的所有報紙。他對新聞的愛好勝過錦衣玉食。他就是農民吳繼軒。4月15日,記者來到驛城區東風街道東張社區閻莊吳繼軒的家,目睹了他豐富的文化生活。
吳繼軒翻看他的剪貼本。
吳繼軒展示他收藏的《天中晚報》。
幾十年來,吳繼軒獲獎無數。
吳繼軒曾被多家媒體聘為特約通訊員。
作品曾獲得“河南省好新聞一等獎”。
愛讀書 愛看報
吳繼軒出生于1935年,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吳繼軒的哥哥吳繼凱比他大13歲。1940年,18歲的吳繼凱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幾年后,其父因悲傷過度去世。吳繼軒小學畢業后,因家中缺少勞力,輟學干起了農活。
1956年,吳繼軒到確山縣人民銀行工作,1958年被組織選派到信陽明港鋼鐵廠支援大煉鋼鐵,后因“三年自然災害”申請退職回到家鄉從事農業生產。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農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方式,農閑時打牌、嘮嗑是其常有的休閑娛樂方式??蓞抢^軒一有空就到書店、書攤轉悠,他還把家里唯一的毛驢賣掉買書,惹得母親很不高興。
不僅買書,吳繼軒還訂報?!对ツ先嗣駡蟆?、《河南青年報》都是他愛看的。閑暇時,吳繼軒就模仿著報紙上的文章,進行新聞創作。1955年,他在市文化館出版的油印小報上發表了第一篇新聞作品。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陸續在《豫南人民報》、《河南青年報》等報刊上發表多篇新聞報道。
1987年,《驛城晚報》創刊,吳繼軒開始向《驛城晚報》投稿。1991年,《驛城晚報》總編輯林國喜把吳繼軒推薦給駐馬店市文史委員會,吳繼軒成了《駐馬店市文史資料》的特約撰稿人。如今,《駐馬店市文史資料》已經編到了2012年的第八輯。
2000年,《天中晚報》創刊,吳繼軒自然“過渡”成為《天中晚報》的通訊員。2000年至2014年,吳繼軒在《天中晚報》共刊發了200多篇新聞報道。他也多次被《天中晚報》聘為特約通訊員。
多次被《天中晚報》評為 “金牌讀者”
吳繼軒的家很簡樸,但他的書屋卻不容忽視。
記者走進吳繼軒的書屋,看到臨南窗下擺放著一張書桌,書桌旁擺放一張小木床,三個書架占了屋子的大半個空間。
三個書架上擺滿了《中國全史》、《二十五史》、《明史通俗演義》等史籍,《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彭德懷自述》、《劉伯承回憶錄》等傳略,《駐馬店地方志》、《駐馬店文史資料》等方記,《節氣與農事》、《蔬菜種植技術大全》等農書有2000多冊。
吳繼軒的書屋還有一道景觀:幾摞齊整的報紙。記者粗略測量了一下,有6米多高。
多年來,他自費訂閱了《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特別是《天中晚報》,年年都訂。
吳繼軒說,起初訂閱《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是讓發行員固定送到市區一家售報亭,他每天到這家售報亭取。現在交通條件好一些,發行員將報紙送到村小學,他再到村小學里取。
新來的報紙,他都整整齊齊地放在一起,過一段時間,再將報紙按順序裝訂好,并標明年份,便于查找。
在采訪中,吳繼軒隨手拿出《天中晚報》的創刊號讓記者看,記者由衷佩服他這位有心人。
正因為此,吳繼軒多年來經常被《天中晚報》評為 “金牌讀者”。
作品曾獲河南省好新聞一等獎
吳繼軒有五個子女,兩個女兒早已出嫁,大兒子、二兒子分家另過,他與老伴跟著小兒子生活。每天閑時,他就在家看書、讀報、寫東西。
采訪中,吳繼軒讓記者翻看他的剪貼本,有五六本,里面保存著他不同時期在《確山報》、《豫南人民報》(《信陽報》的前身)、《信陽報》、《駐馬店報》、《駐馬店日報》、《驛城晚報》、《天中晚報》、《河南日報》、《北京青年報》等報刊所發表的文章,有400多篇。其中1991年11月28日刊發在《河南日報》的消息《駐馬店市學雷鋒活動一段佳話——邵美玲侍奉孤寡老人一年半 不意竟是48年離散親生母》一文,榮獲1991年度河南省好新聞一等獎。
一位“農民記者”獲此大獎,可見吳繼軒的新聞敏感和新聞表現力有多強。
記者問他是如何發現這個新聞素材時,吳繼軒說:“1991年,我推著自行車經過市富強路時,聽到兩個干活的男子在講邵美玲的故事。我一聽,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新聞素材,就請求他們帶我去見邵美玲。”
書屋免費開放
沐浴書香,富足精神。
就在記者采訪時,不時有附近群眾前來吳繼軒的書屋借書看。一名坐在書屋一角看書的村民告訴記者,吳繼軒書屋免費開放,讓他們這些熱愛看書的人得到了從未有過的精神享受。
如今,經濟發展了、生活富裕了,農民的精神追求也更高了,農家書屋、文化大院等新型文化形式成為活躍農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
東張社區一名干部深有感觸地說,吳繼軒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樹立文明新風尚,推動了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建設,使東張社區出現了“三多三少”的喜人景象:學知識、忙致富、講文明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學法、懂法、守法的人多了,違法亂紀的人少了;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的人多了,搬弄是非的人少了,全村逐步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
采訪結束時,記者問吳繼軒:“這么多年的寫作生涯,你收獲了什么?”吳繼軒笑著說:“我喜歡寫作,從來沒有想過通過寫作收獲什么。”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