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考驗官員的“底線”思維
摘要: 胡殿文 當下,朋友也發(fā)生了變異,有時成了“朋友”“人脈”和“朋友圈”。中國有句極富哲理的話叫“物極必反”。工作中,生活
胡殿文
當下,朋友也發(fā)生了變異,有時成了“朋友”“人脈”和“朋友圈”。中國有句極富哲理的話叫“物極必反”。工作中,生活里,任何過頭的東西都會,走向它的反面。朋友演變成了“小圈子”、團團伙伙和狐朋狗黨。
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yè)在其收受的1000多萬元賄賂中,超過九成來自結交多年的三位“老朋友”。“朋友圈”坑人,又添新例。既然“朋友”成了人脈,交朋友自然就變成了拓展人脈資源。既然是資源,當然就可以利益共享權錢交換、實現互通有無,優(yōu)勢互補了。季建業(yè)的所作所為,是把朋友庸俗化為人脈資源的變種。在他這個“朋友圈”里,不同成員通過“交集”實現“共贏”——季建業(yè)掌握著公權力資源,可以關照“鐵哥們”的生意;“鐵哥們”手中有錢,可以暗度陳倉,向季建業(yè)利益輸送。
如果跟那些看到商人就“親近”的官員比,季建業(yè)這個“朋友圈”可不簡單——規(guī)模小,只有六七個人;淵源深,是老部下或老朋友,“深耕”20多年,知根知底;低調,“圈子”成員口風緊、不招搖。也許在他看來,這種圈子的“可靠程度”無異于“固若金湯”,大家撈點錢一起“香香”(蘇州方言,分享、沾光),肯定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會“出事”,出了事也會互相包庇。
不過,再隱蔽神秘的小圈子,只要干的是違反黨紀國法的事兒,總歸難逃法網。在季建業(yè)的萬言悔過書中,他認為自己之所以走到今天,正是緣于與多年老朋友的交往中“三線”失守:失去底線,不講原則;失去界線,不分彼此;失去防線,不加防范。老朋友是季建業(yè)全線失守,陷入犯罪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可見,擇友不慎,“朋友圈”不干凈,近墨者黑,大搞利益輸送是為官者大忌。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員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圈,但應有正確健康的行為取向。像季建業(yè)結交的那種充滿利益交易、見不得光的“朋友圈”,最終一定會把自己也“圈進去”。
再看看最近一些陷進去的官員,廖少華轉戰(zhàn)多地任職,湖南籍商人陳春章一直跟隨其左右做生意,并先后向廖行賄394萬元,成為長期合作的“朋友”。 “我不是從思想品德、為人上結識既相互促進又清淡如水的朋友,而是交了一批重哥們義氣,又帶有銅臭味的老板朋友,思想逐漸發(fā)生變化,貪欲也隨之培養(yǎng)起來,最后被這些所謂‘朋友’溫水煮青蛙。”這位曾在各種場合高調反腐的副省級干部,在庭審時曾如此供述。
近年來,像季建業(yè)這樣在與“朋友們”的交往中失去底線,將“朋友圈”演變?yōu)?ldquo;腐敗圈”,最終身陷囹圄的官員不在少數,“朋友圈”正成為導致官員落馬的一大“陷阱”。
究其原因,是一些官員在利益驅使下,在交往中失去了底線,不講原則,將朋友關系變成了“禮尚往來”,為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埋下了隱患。梳理一些貪官的犯罪軌跡:腐敗往往始于一些“朋友”間的小恩小惠,官員身處其中毫無警覺,膽量被“溫水”煮熱之后越來越大,直至演變?yōu)槊髂繌埬懙臋噱X交易。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黨紀國法是黨員干部的底線,防微杜漸本是領導干部筑牢反腐“防火墻”的基本功,但面對各種利益和誘惑的“圍獵”,他們卻迷離了雙眼,放松了警惕。有的官員無論走到哪里,屁股后面總跟著一批工程隊,發(fā)現案件線索時,往往“一查一窩、一挖一串”。在一些干部看來,收受“朋友”一張購物卡、笑納一盒月餅、吃一頓飯或許只是小事,甚至有人將其視為“工作需要”或“人情往來”而樂此不疲,直至跨過“底線”。
“夫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心中有敬畏不少官員落馬后都對自己的“第一筆受賄”悔不當初,坦言如果有人能提醒、監(jiān)督一下,或許就不會有今日的牢獄之災。然而,最好的反腐“守門員”正是自己,黨紀國法就是不可逾越的“紅線”。落馬官員并非不知“紅線”何在,關鍵在于從一開始就沒有樹立“底線”意識,沒有時刻用心中戒尺約束自己。
小節(jié)失范,大節(jié)難保。對領導干部而言,廉潔好比是1,尊嚴好比是0,廉潔出了問題,一切都等于0。季建業(yè)、廖少華們的前車之鑒表明,時刻保有“底線”意識,慎微慎初,是防止“朋友圈”異化為“腐敗圈”的有效路徑。而作為當權的官員要分清界限,筑牢防線,加強學習,不斷升級“防火墻”,才能不觸及高壓線,做到不搞小圈圈,不搞團團伙伙,慎交朋友,多與老百姓交朋友,多向焦裕祿、王伯祥、谷文昌看齊,做一個黨和人民滿意的好干部。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