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產品現誤導銷售 消費者小心存款變保單
摘要: 3·15國際消費者維權日在即,南方日報新興視窗記者通過新興縣12315投訴中心了解到,2014年該中心共受理投訴193件。消費者投訴最多的前五個行業分別為:家用電子電
3·15國際消費者維權日在即,南方日報新興視窗記者通過新興縣12315投訴中心了解到,2014年該中心共受理投訴193件。消費者投訴最多的前五個行業分別為:家用電子電器、商品房、電訊服務、食品飲料和日用百貨。
隨著“3·15”的臨近,備受詬病的保險銷售誤導現象再度引起市民的重視,在一些媒體開設的“理財3·15”投訴熱線統計上,記者發現,“存款變保單”的投訴案件占到近九成。
近日,家住翔順某小區的陳婆婆向新興視窗記者報料,稱在縣中醫院旁的某銀行辦理業務時被忽悠,本想把11萬元人民幣辦理定期存款,回家后卻被家人發現定期存款單竟然變成了一份保單。陳婆婆和女兒來到受理點多方交涉后,最終將11萬元存款贖回。
要定存的11萬元
“被買”了年金保險
前幾日,陳婆婆在女兒的陪同下一起到中醫院旁的一家國有銀行存錢。該支行的一名柜臺人員卻告訴她,可以存另外一種年利率更高的定期產品。
“當時我說要存定期,這位工作人員就建議我買另一款定期產品。我問她是否理財產品,對方說不是,也是定期產品,和定期存款一樣,而且比定期存款利息高,保本無風險,兩年后就可以領取本金和利息。”陳婆婆告訴記者。
“那個時候也沒有多想,既然和定期存款一樣,收益還高一點,那就買吧。”蒙在鼓里的陳婆婆,就在那位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在兩張單據上簽了字,單據上的內容,她和女兒并未仔細查看。
根據陳婆婆提供的單據顯示,這款工作人員稱為和存款一樣的定期產品其實是保險產品。陳婆婆原本要定存的11萬元也變成了“國壽鑫年金保險”。經記者查詢發現,該產品為中國人壽保險推出的一款年金保險,購買年限為10年,交費方式為一次性交齊。
“當時,工作人員沒有告知我們這款產品是保險,也沒有對保險內容做任何提示和告知。”直到回到家里,家人認真查看單據,陳婆婆才發現自己購買的是保險產品。
陳婆婆無奈地告訴記者,“我從沒想過要買保險,當時我還問過工作人員,她說那個就是另一種存款方式。怪我們沒有認真查看單據,不過那位銀行工作人員也存在欺騙行為”。
“存單變保單”咋辦?
15天內可無條件退保
如果儲戶已經遭遇“存款變保單”,該如何依法維權呢?據了解,一年期以上保險一般都有猶豫期(收到保單并書面簽收的15日內),在猶豫期內,購買人可以無條件解除保險合同。因此,存款變保險,15天內是可以辦理退保,保險公司除了10元工本費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費用。上述案例中的陳婆婆已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銀行申請了退保。
12315投訴中心副主任朱少雄告訴記者,消費者如遇到這種嚴重誤導情況,可向保險公司、監管部門或行業協會投訴。目前,保險行業協會的合同糾紛調解中心和投訴受理中心都可為消費者提供相應維權服務。此外,如果消費者已購買了保險產品,但由于特殊情況急需用錢,又不想提前退保造成損失,可向保險公司申請保單貸款。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