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勢謀局 工商銀行發力互聯網金融
摘要: 中國電子銀行網前沿觀察: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蓬勃興起,以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一批互聯網企業跨界涉足金融業務,對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形成沖擊,成為社會各方熱議的
中國電子銀行網前沿觀察: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蓬勃興起,以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一批互聯網企業跨界涉足金融業務,對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形成沖擊,成為社會各方熱議的焦點。在這場互聯網與金融企業的交鋒中,商業銀行看似謹慎低調,卻又在積極謀劃一盤互聯網金融的“大棋”。
電子銀行——商業銀行的互聯網基因
商業銀行在銀行業務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歷史由來已久,世界上最早的大型計算機出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使用者是美國銀行。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全球網絡經濟泡沫破裂,互聯網發展前景陷入混沌,工行認識到危機背后蘊藏的重大機遇,開始了電子銀行業務的探索,較早開辦了ATM自動取款、電話銀行等業務,建立了門戶網站,相繼推出企業網上銀行、個人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工行的許多做法開創了行業“第一”:95588成為全國第一個非信息企業使用的統一專用號碼;率先在個人網上銀行系統中應用USBKEY安全技術,推出了個人網上銀行安全工具U盾,一舉破解了網銀安全問題,U盾還申請了國家專利,基本上成為安全認證介質的“代名詞”,被國內各銀行紛紛效仿。時至今日,電子銀行已經成為銀行業的基本業務,電子銀行安全、便捷、高效的7*24小時服務惠及千家萬戶,被人們廣泛認可、接受和使用。工行建立了由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和自助設備等組成的電子銀行產品體系和服務渠道,服務的個人網銀、手機銀行和電話銀行客戶數均達到了“億”級規模,2014年電子銀行交易額已超過400萬億元,大幅領先于其他銀行。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銀行業不是保守者、落伍者,而是最早的實踐者、改革者、創新者,商業銀行帶有互聯網基因。
跨界競爭——互聯網時代的新挑戰
如果說20年前的網上銀行主要體現為網絡對網點功能的沿襲,通過技術改造把銀行業務搬到網上,并沒有創造出新型的金融形態,那么今天的這場互聯網金融風暴則大不相同。互聯網公司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等信息技術優勢,將服務延伸至銀行支付、融資等核心業務領域,打破了傳統的金融行業界限和競爭格局,更多的是對商業銀行中介功能甚至是經營模式的全面沖擊。支付業務首當其沖,以互聯網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借助其產品體驗優勢、價格優勢及相對寬松的監管待遇逐步占領小額支付市場,并向轉賬匯款、信用卡還款等商業銀行的賬戶功能滲透?;ヂ摼W公司也涉足融資業務,小貸、P2P和眾籌等多種形式的網絡融資發展迅速。同時,互聯網金融業務觸角逐步伸向了代理基金、余額理財等領域,分流了商業銀行存款,沖擊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更深層次的挑戰來自核心信息資源。各類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掌握了商戶和消費者的經營、消費等核心信息資源,這些信息并不直接傳遞到商業銀行,互聯網企業逐步形成了對信息的排他性占有,商業銀行有被“管道化”、“邊緣化”和“后臺化”的危險。
大象沖浪——全面發力互聯網金融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指出,銀行是變化的行業,不會等待別人來改變。面對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競爭,銀行機構也在布局謀變。高盛在2014年互聯網金融報告中寫到,“平安集團、招商銀行和工商銀行這三家大型金融企業將在這場保衛戰中處于最有利的地位,他們擁有強大的IT能力而且注重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作為國內最大的商業銀行,工商銀行提出了“E-ICBC”戰略。這一戰略包括四個清晰的維度,一是建設三大平臺,電商平臺、即時客服平臺和直銷銀行平臺;二是建立基于互聯網的支付、融資、投資理財三大產品體系;三是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金融體系;四是建立健全大數據應用。謀定而后動,工行的互聯網金融進展迅速。
“工銀融e購”。2014年1月12日,以“名商名品名店”為定位的工行電商平臺“融e購”正式開業。作為銀行系電商,融e購商城遵循電子商務發展規律和慣例,商品種類、價格和購物體驗不亞于淘寶、京東等成熟電商;同時也發揮銀行業支付靈活、融資便捷的金融服務優勢,重點突出“購物可貸款,積分能抵現,品質有保障,登錄很便捷,跨行可支付”的特色。開業一年內,注冊用戶已超過1000萬戶,入駐商戶和交易額均進入國內十大電商之列。
“工銀e支付”。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和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移動支付需求快速增長,工行按照“大額安全、小額便捷”的原則,加快工銀e支付注冊和使用的優化改造,使其成為具有良好客戶體驗的小額便捷支付產品,并于2014年開始大規模推廣,短短一年時間用戶數已經超過4000萬戶。
“工銀融e聯”。融e聯是工行順應移動互聯網時代客戶溝通服務方式移動化、碎片化的發展趨勢,研發推出的移動金融信息服務平臺。融e聯通過搭建客戶與客戶經理、在線客服之間的社交圈子,將與手機銀行、融e購從社交生活服務、金融服務、電子商務角度構建起工行移動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工行也因此成為大型銀行中首個推出客戶移動信息服務平臺的銀行,標志著商業銀行的客戶營銷和服務進入了移動社交化的時代。
電子通行證。在傳統的電子銀行渠道服務轉型方面,工行也進一步運用互聯網思維,全面整合手機銀行與個人網銀服務,“一次注冊,雙渠道通行”,個人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兩個渠道統一了登錄名、登錄密碼、注冊賬戶、安全認證介質,大大方便了客戶操作。這次整合不僅僅是電子銀行統一入口、統一通行證,背后更體現出工行將推進電子銀行從建設渠道和產品向經營平臺轉型發展的長遠打算。
移動金融。2008年,工行在國內銀行中較早推出了基于WAP上網方式的手機銀行,經過多年的發展,工行手機銀行的移動生活應用場景日趨豐富,使用體驗不斷優化,已經成為客戶獲取工行移動金融服務的重要入口。據悉,工行已經將手機銀行作為移動金融發展的重點,未來將圍繞把手機銀行打造成“工行云”金融服務的智能終端和多功能集成的生活服務平臺,推進手機銀行從簡單通訊與交易工具向綜合性智慧生命體的轉變。
在這場洶涌澎湃的互聯網金融浪潮中,互聯網公司先聲奪人,賺足了眼球,我們也看到了商業銀行所具有的深厚底蘊和堅定的轉型決心,“大象沖浪”勢必會為廣大客戶帶來更多互聯網優質金融服務實惠,未來的互聯網金融、特別是移動金融市場競爭發展也將會更加精彩、激烈。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電子銀行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