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緩解資金壓力
摘要:此次央行針對到期資金的繼續投放操作,主要是“一對一”面向中信、浦發等股份制銀行,總量約在2800億元。
央行“放水”緩解資金壓力 業內: 寬松會遲到不會缺席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李海霞)13日,市場傳言稱,央行針對部分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資金進行了續作,規模為2800億元。人民金融就此事向央行求證,截至14日早發稿時,央行對此事未予置評。業內認為,若經濟持續下行,貨幣政策最終會屈服于通縮壓力走向寬松。
央行續作2800億旨在緩解資金面壓力
據悉,1月13日-16日是新股密集發行凍結資金高峰期,隨后有財政繳款和春節取現壓力。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現在新股申購比較集中,春節臨近,如果不繼續投放,市場資金面可能吃不消。
有媒體報道稱,從國有大行及數家股份制銀行獲悉,對于市場傳言的約2800億元到期MLF(中期借貸便利)于1月13日得到續作的說法,多位人士證實確有其事。據不愿透露姓名人士透露,此次央行針對到期資金的繼續投放操作,主要是“一對一”面向中信、浦發等股份制銀行,總量約在2800億元。
據悉,央行于2014年第三季首次披露其創設了MLF。MLF是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采取質押方式發放,并需提供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
2014年9月和10月,央行通過MLF向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較大規模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分別投放基礎貨幣5000億元和2695億元,期限均為3個月,利率為3.5%。
央行數據顯示,近期MLF到期量為2695億元。民生證券認為,央行此次MLF續發2800億元完全對沖了到期量,釋放貨幣寬松的信號。
貨幣寬松只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民生證券認為,從中期來看,MLF續作是為了對沖外匯占款的下降:對外直接投資加速和資本流出沖抵貿易順差,外匯占款零增長是長趨勢,MLF作為中期流動性工具,是為了對沖外匯占款下降留下的基礎貨幣缺口,不排除央行創設期限更長的非公開市場流動性投放工具的可能性。
“貨幣寬松只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民生證券分析師表示,貨幣寬松的理由是經濟下行和信用風險防范,貨幣不能寬松的理由是資本外流和股市上漲。但央行對人民幣匯率干預力較強且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股市近期也結束了瘋牛行情,若經濟持續下行,貨幣政策最終會屈服于通縮壓力走向寬松。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認為,2015年央行貨幣政策最需要調整的就是降準,準備金率應該下調。
連平表示,下調準備金率至少有六個理由:第一,在外匯占比增速持續放緩的情況下,要維持流動性要降準。第二,未來存款放緩的趨勢難改,存款增速持續低于貸款增速,將持續對銀行構成壓力,需要適度下調準備金率。第三,降準對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更加直接。第四,2015年利率市場化將進一步推進,存款利率上升的壓力依然存在。第五,積極的財政和投資政策需要積極的金融政策的配合。第六,PPI連續34個月同比下滑,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0%的水平。
2015年貨幣政策以“新常態”為立足點
事實上,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既要確保市場流動性充裕,又要推動實體融資利率下行,在貨幣政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不僅兩次定向降準,而且兩年來首次全面降息。 同時,首次創新設立MLF(中期借貸便利)工具。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此評價稱,“央行定向寬松、結構調整干了很多活,增加了很多總量,而且也不小,但是就是沒有看到明顯效果。”
近日剛結束的央行2015年工作會議上,央行對2015年貨幣政策定了基調: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將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
央行工作會議稱:“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進一步做好宏觀調控和金融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人民金融采訪時表示,新常態下央行的貨幣調控應該具有主動性、針對性和前瞻性。
一方面,在新常態下經濟的基本面發生了一些變化,所以從貨幣政策方面來講,首先要去適應這種趨勢。同時,新常態也不能說出現經濟過大的波動,貨幣政策也要把握好度。“我認為,2015年本質上沒有什么不同。不管是速度上,還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上、結構上。” 郭田勇說,“松緊適度意味著既不能放水,也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要針對經濟基本面進行靈活的調節。”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