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銀行理財飛單頻發 購買產品需認清“出處”
摘要: 臨近年底,民間資金緊張情況如常。不少高風險項目也如市場預期,水落石出,終因資金無法為繼而爆發風險事件。而背后更牽扯出不少銀行飛單案件。 這幾年,一些高風險
臨近年底,民間資金緊張情況如常。不少高風險項目也如市場預期,水落石出,終因資金無法為繼而爆發風險事件。而背后更牽扯出不少銀行飛單案件。
這幾年,一些高風險項目通過打包成集合理財,通過第三方理財機構和銀行理財銷售人員私下募集資金的情況屢見不鮮。近日,廣東珠海、佛山連續爆出兩家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飛單”案件。銀行客戶經理私自銷售理財,由于產品項目出現嚴重問題無法兌付,導致投資人資金打水漂。目前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據報道,近期出現的案件中,投資人最高損失都超過千萬。而銀行也稱從未代銷過這類產品。
事實上,類似理財陷阱已近年來已頻頻發生,由于產品項目公司給出3%-6%的高額提成,誘導銀行客戶經理在推銷正常理財產品時,悄悄私下銷售,投資人誤以為是銀行產品而誤信誤購。投資者在銀行購買產品時,該如何防范風險?不少理財分析師提醒,投資者要多問多看,擦亮眼睛區分正規銀行理財產品和“飛單”產品,同時不要被高收益營銷迷惑而忽視了背后的風險。
認清銀行公章,要求錄音錄像
銀率網日前分析指出,每款金融投資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管理人,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管理人就是銀行,而“飛單”產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銀行。而是某理財項目公司、投資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資者在遇到理財經理介紹某款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產品的管理人是誰。要認清公章,凡銀行自身發布的產品,或與相關公司簽訂了代銷合同的產品,均會蓋上銀行公章。在確認產品身份時,切忌只認公司公章,而不認銀行公章的行為。
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銀監會要求各家銀行都需要在理財室安裝錄像設備,理財產品銷售過程要全程錄音錄像。一方面,投資人要在銀行正式網點購買理財產品,另外最好也要求客戶經理在錄音錄像情況下進行理財銷售和簽約。
還有業內人士建議,若在銀行交易產品時未發現有錄像記錄,應主動詢問,若銀行網點無法提供,可自行錄音錄像留存證據。遇到不懂或陌生的領域,不妨直接前往柜臺詢問,勿輕信掛胸牌的自稱客戶經理或銷售代表人士。
此外,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也表示,該行目前已開始采用電子單據,若是銀行正規渠道發行和代銷的產品,都是通過銀行系統現場生成合同,在銀行機具上現場打印。
謹記超高收益暗藏風險
一般而言,飛單產品主要以超高的投資收益吸引投資者,加上理財經理的各種口頭保證,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很容易被騙。但投資人要謹記,投資有風險,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能只聽信業務代表、經理在吹噓產品過往的高收益,要知道高收益與高風險總是相伴相隨的。
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10月份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1%,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45%,其中會有個別超高收益產品出現,但收益率都在6%左右,與之對比“飛單”產品的投資收益要遠遠高于這組數據。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在當前降息的環境下,當某款產品的投資收益率高于9%時,投資者就需要特別謹慎了。在購買這類高收益產品的時候,最好盡可能多了解產品信息,不要僅僅聽取理財經理的一面之詞。
此外,交通銀行廣東省分行資深理財人士也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一般投資人即便不太了解理財產品所投向領域的合理收益率,也可以將收益率與銀行發放的貸款做比較。降息后,一年期到三年期銀行貸款利率才6%,6個月到一年以內貸款利率5.6%。1—3年期,即便上浮30%,也不超過8%,而且這類風險已經較高。
遇高風險投資領域要留心
此外,投資人對于投資于非標、海外股市、貴金屬、商品期貨等的較高風險領域的投資產品也要多了解和留心。
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銀行理財產品多投資于以下領域: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證券基金、央行票據等標準資產。少部分的銀行理財產品會投資于實體股權收益等非標項目,或者與信托和基金子公司等合作,由銀行代銷投資于部分房地產等投資開發的項目。但“飛單”產品則主要投資于實體項目,通常是以股權、債權等形式投資于某某企業,或項目,此類項目并非銀行正規代銷產品。
還有部分“飛單”產品的投資方向為股市、或海外市場。投資者在銀行購買產品時,不妨多從上述幾方面多問清楚和查清楚產品資料,區分出銀行自有產品和“飛單”產品。另外,投資者在銀行購買金融產品的時候,要有向理財經理索要產品說明書的好習慣,找到以上信息,迅速而有效對產品進行甄別。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