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脫媒加劇 銀行三季度負債資產陡降2563億元
摘要: 日前,銀監會公布的銀行業監管統計指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余額達167.911萬億元,其中,商業銀行總資產有131.1044萬億元;商業銀行
日前,銀監會公布的銀行業監管統計指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余額達167.911萬億元,其中,商業銀行總資產有131.1044萬億元;商業銀行總負債余額為122.0334億元,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比例為78.06%。值得注意的是,商業銀行總負債額度環比明顯減少2563億元,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指出,存款脫媒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銀行負債額度下滑,這是最主要的因素。另外,銀行負債資金成本今年愈發抬升,同業業務的清理和規范也讓銀行負債結構發生了微妙變化,未來無論是防范風險還是應對利率市場化,銀行都必須主動優化非存款的負債業務結構,而如何平衡成本與收益將是最大挑戰。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目前,銀行在資產負債端的范圍已經多元化,吸收存款、央行借款、同業借款、拆入資金、衍生金融負債、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等款項都屬于負債資產的范疇。
從月度數據上看,商業銀行負債資產負增長的情況出現在今年7月。銀監會統計顯示,今年7月商業銀行負債總額較6月環比陡降17603億元,之后在8、9月開始回升。這與存款脫媒不無關系,央行金融統計數據表明,今年7月,人民幣存款減少達1.98萬億元,隨后幾個月開始好轉。但第三季度人民幣存款依然較第二季度末環比減少9600億元。
中國工商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蔡鴻志認為,“我國過去一直以來依靠貨幣信貸拉動投資進而帶動宏觀經濟增長,加之存款與貨幣信貸之間的內生創造關系,我國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增速與M2增速基本保持一致,不過,隨著現有增長模式的難以持續以及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持續推進,宏觀經濟增長換擋減速,經濟體系整體的信貸需求增長放緩,貨幣政策常態回歸下M2增速也大幅降低,進而存款增速也明顯放緩。”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以及美國退出QE,商業銀行負債結構中存款增長放緩甚至減少、市場化資金來源快速增長的趨勢將逐步確立,其所面臨的資產管理方面的挑戰將絕不僅僅是負債成本的上升,還有迅速攀升的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蔡鴻志進一步分析稱。
實際上,近年來在存貸比監管要求的背后,銀行負債業務發生著結構性變化,包括存款理財化傾向;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和拆入資金、賣出回購金融資產等同業負債余額快速增長、占比持續擴大等。銀行業內人士建議,監管應該從資產負債管理市場環境的新“常態”,對銀行內部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予以更多關注。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4)》指出,2014年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銀行業負債業務的發展環境更加復雜多變,這對銀行存款業務風險定價和負債經營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銀行必須優化非存款負債業務結構,實現風險和收益動態平衡,優化同業業務結構,豐富非存款負債業務品種,創新金融債、利率衍生、資產證券化等產品,增加同業負債占比。同時,提高金融債發行力度,探索利用國際金融市場發行金融債的模式,建議中小銀行創新大額同業存款、定向理財、資產證券化等產品,大力發展短期融資、低成本協議存款等業務。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