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戰
摘要: 大型聯合收割機會同作戰。 揚場這項傳統的去除麥中雜質的技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馮蔣村的老劉專門保留了一塊麥地,用傳統方式收割。他告訴記者,自己不是舍不得花錢,而
大型聯合收割機會同作戰。
揚場這項傳統的去除麥中雜質的技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馮蔣村的老劉專門保留了一塊麥地,用傳統方式收割。他告訴記者,自己不是舍不得花錢,而是嫌收割機收后留不住麥秸,而他要用麥秸喂牛。
來自上蔡的一臺收割機正在忙碌地收割小麥,而經紀人則用專用工具丈量著收割面積,以便及時算賬。
山洼里不利于大型機械作業,只能用傳統方式收麥和打場。
□晚報記者 劉榮亞 魯 峰 王建成 文/圖
5月27日,泌陽縣王店鎮農業部小麥萬畝示范田里麥浪滾滾,一臺臺收割機正在收割小麥。麥期來臨,素有“中原糧倉”之稱的駐馬店市拉開了小麥收割的序幕。6月初,全市小麥將進入收割高峰。
一大早,王店鎮馮蔣村村民劉老漢就起床了。喂好耕牛后,他和老伴一起拿著鐮刀到自家的2畝麥田里收割小麥。“剛開始小麥有點兒旱,但我和老伴澆過兩次水,麥粒十分飽滿,畝產能達450公斤。”老劉說。看到旁邊麥田里就有大型收割機在轟隆隆地收割小麥,而他和老伴還在用鐮刀一把把地收割,記者覺得不解,勸他別為了省幾個“收割錢”累出病來。
沒想到,老劉卻抹了把汗水笑了。他告訴記者,自己這樣做,并不是為了省40元一畝的“收割錢”,而是給辛苦一年的耕牛預備過冬的飼料。他說,用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雖然省了很多勁兒,但麥秸稈都被機器粉碎在地里了,到時候,想給耕牛預備點飼料就難了。記者聽了恍然大悟。
記者看到,在馮蔣村,像老劉這樣的養牛戶不在少數。每年麥收期間,他們用鐮刀收割小麥,用機器、耕牛碾場,就是為了給耕牛儲備飼料。雖然延續傳統的勞作方法比較辛苦,但他們收獲了一份豐收的快樂。
與馮蔣村不同,在肖樓村東側的麥地里,記者看到,一臺臺收割機正在收割小麥。70歲的村民高書祥也來到自家的麥田里,手捧一把金燦燦的麥穗,臉上樂開了花。他說:“今年小麥長勢不錯,籽粒飽滿,又是個豐收年。”高書祥告訴記者,為了讓豐產轉化為豐收,他和家人正全力以赴,搶收搶割,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一名叫楊洪村的農機手告訴記者,他是5天前開著收割機來到這里的,來到后就一直忙個不停。他說,自己3年前買了這臺收割機,除了成本,每年凈收入幾萬元錢。楊洪村用沙啞的嗓音說,自己一天最多能收割100畝小麥。他白天忙著收割小麥,晚上還要加班檢修機器,困了就在駕駛室里打個盹兒。
記者在現場看到,就在楊洪村準備喝口礦泉水時,村子里一名種糧大戶匆匆趕過來說:“楊老弟,趕緊幫我找兩臺機器,我這100多畝小麥等著收呢。趁著天氣好搶收完,要是趕上陰雨天就麻煩了!”楊洪村急忙扔下礦泉水,開動收割機,跟著他走了。
泌陽縣王店鎮鎮長李婉玉告訴記者,為了幫村民搶收小麥,今年鎮里聯系了數十臺聯合收割機。每臺收割機每天作業60畝,但在一些偏遠山區,對收割機的需求依然無法滿足。
李鎮長說:“今年全鎮小麥播種面積比上年有所增加,小麥顆粒飽滿,倒伏面積也明顯少于往年。小麥病蟲害總體防控效果好于預期,氣象條件總體有利,夏糧產量有望比去年提高。”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