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透支你的誠信
摘要: □ 常 敏 前幾天,去某銀行辦儲蓄。在窗口排隊時,儲戶同銀行工作人員的對話,引起了筆者的注意。這位儲戶向這家銀行的工作人員提出貸款申請遭到拒絕。原因是這位儲戶已經在多家銀行共有13次不良記錄,按規定
□ 常 敏
前幾天,去某銀行辦儲蓄。在窗口排隊時,儲戶同銀行工作人員的對話,引起了筆者的注意。這位儲戶向這家銀行的工作人員提出貸款申請遭到拒絕。原因是這位儲戶已經在多家銀行共有13次不良記錄,按規定不能辦理。
該儲戶似乎著急用款一直在軟磨硬泡:“您能不能通融通融,那些不良記錄只不過是由于還款晚了一點兒,我發誓、我保證,沒有下次……”
工作人員十分堅決:“絕對不行,銀行有紀律,像您這種情況,估計在任何正規金融機構都很難貸到款的!”
望著那位儲戶失望離去的背影,筆者感觸頗多。
如今,在我國,信息網絡化管理日益完善,個人征信體系建設不斷發展,任何人的不良信用記錄都會被一覽無余。特別是在金融機構,個人誠信度已經成為辦理信貸業務一項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一旦有失信行為,自己就會被打入“黑名單”,受到相應處罰。
不過,不少人似乎對這些缺少足夠地認識,對個人征信行為不經意,時常因一些隨意行為被扣去了許多誠信分。就像那位被拒貸的儲戶,記在銀行檔案里的13次不良記錄,大多是由于延遲還款造成的。也許儲戶并非有意拖欠,只不過是由于工作太忙抽不開身,或是一時忘掉了。但是,正是這樣的不經意,使其在銀行的誠信度被歸零。
說了這些就是一個意思,人無信不立,個人征信體系建設是促進誠信社會建設的一個有效手段,其實只要我們少發宣言,多講誠信,營造出誠信環境來,大家都在誠信的環境里生活,那才是上策。否則,也許下一個申請貸款碰壁的就是你。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