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文章:任由日本“軍國夢”膨脹是世界各國人民的災難
摘要: 孟 彥 周 勇 12月12日,改建后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青銅浮雕墻。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攝
孟 彥 周 勇
![]() |
| 12月12日,改建后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青銅浮雕墻。 |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76年前,日本軍國主義者在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給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帶來了難以抹去的傷痛。時至今日,那些劊子手們卻仍被供奉在東京的靖國神社,安倍及其內閣依舊帶著崇敬之情,通過各種方式參拜祭奠。
對這樣一個曾經窮兵黷武、犯下滔天罪行的國家,國際社會強令其不得保持軍隊,永遠放棄宣戰權,并將相關條款寫入日本和平憲法。但近年來日本卻急劇“右轉”,急欲突破這個“緊箍咒”,刮起一股“否認歷史”的歪風,叫囂“侵略定義未定論”,不僅不懺悔反思,反而加緊整軍備戰,企圖掙脫戰敗國體制。
一年來日本動作頻頻:在軍費預算上,十多年來首次實現大幅提高,達到空前規模的24.5萬億日元;在軍事部署上,強化西南諸島第一島鏈軍事存在,宣布在硫磺島等地設立電子監聽站,在那霸建立空中監視部隊;在軍事演習上,出動陸海空精銳力量,舉行大規模聯合奪島軍演;在裝備建設上,逐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計劃購買美國“全球鷹”無人機,不斷研發新式武器裝備。用甲午海戰清政府賠款制造的“出云號”戰艦,在侵華戰爭進攻上海時擔負旗艦,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而今新一代“出云號”準航母被日本重新打造下水……這一樁樁一件件,哪一點是反思歷史、吸取教訓的表現?哪一點不是復活軍國主義的走向?
二戰前日本就曾頒布《軍機保護法》,為發動侵略戰爭掃除異己。如今,安倍內閣不顧在野黨和民眾的強烈反對,強行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并設立了“四大臣”主導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有了這些,日本在對外軍事擴張上可以更加肆無忌憚。國際社會對日本的動作高度警惕,評論日本此舉是巨大的倒退。反對該法案的日本參議員直言:“日本現在走的道路,是重造法西斯國家。”
分析日本的所作所為,不難發現,某種類似二戰前的軍國主義幽靈正在日本國內游蕩。一方面不遺余力推行“軍國化”戰略,另一方面還顛倒黑白地指責“中國已是軍國主義國家”——前不久,日本駐華公使竟然宣稱:中方如果指責日本保密法案導致軍國主義,那么中國已是軍國主義國家。
日本有一些政客,什么厥詞都敢放,什么謊話都敢說,什么事情都敢干。今年9月25日,安倍在美國國會演講時表示,“如果想把我叫做右翼軍國主義者,那就請便吧”,一副“我行我素”模樣。日本防衛省甚至揚言將擊落進入釣魚島領空的中國無人機,其戰爭狂熱可見一斑。
歷史是一面明鏡,承載過去,昭示未來。如果日本繼續頑固不化,謀求所謂“正常國家”,任由“軍國夢”膨脹,這不僅是中國和亞洲人民的災難,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災難。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決不允許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76周年之際,我們奉勸日本右翼勢力早日丟掉“軍國夢”幻想。唯有牢記歷史、珍愛和平,才能避免被再次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作者分別為國防部國際傳播局副局長、干事)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