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界不插電”
摘要: □王 慧手機已經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直接或間接地控制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用手機成癮,正成為全球年輕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美國馬里蘭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年輕人沉迷于手機,
□王 慧
手機已經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直接或間接地控制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用手機成癮,正成為全球年輕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美國馬里蘭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年輕人沉迷于手機,失去手機就像失去了自己的肢體。
該項研究題為“世界不插電”,要求來自世界10個國家的1000多名學生一天不使用手機。其中,半數以上的學生出現了精神和身體上“成癮、依賴和抑郁”的癥狀。心理學家認為,手機成癮和濫用藥物成癮癥狀一樣,對人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
韓國“腦部平衡中心”的專家發現,隨著年輕人越來越多地依賴手機等電子技術設備,其記憶力越來越差,“數碼癡呆癥”在年輕人中的案例激增。年輕人變得如此依賴數字技術,以至不能夠記住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例如常用的電話號碼。過度使用智能手機,阻礙了大腦的均衡發展,左腦被過度使用,右腦的使用度隨之降低。
對手機的依賴極大地改變了現代社會的社交方式。年輕人聚在一起,大都忙著翻看手機。出門遠行忘了細細品味,卻在網絡空間里留下許多照片來證明“到此一游”。“直播”工作、學習和各種紀念活動,卻抽不出時間和同伴分享心情。
依賴社交媒體進行人際溝通,比面對面溝通更消極、更低效。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利亞斯·阿布賈烏德指出,社交媒體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自戀的平臺,有自戀人格傾向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人們從網絡反饋中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感和認同感,參與網絡活動越多,越能夠感受到自我價值,也更容易自戀。這導致很多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社交焦慮的問題。
現代社會,社交焦慮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緊張的生活節奏,復雜的人際關系,使每個初涉社會的年輕人都有分享心情、渴望被關注的心理需求??墒?,緩解社交焦慮,不能依賴手機和社交網絡架設的虛擬空間,回歸現實、樂于奉獻、為他人著想才是人們溝通感情的真諦。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