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8個會”與“1500頓飯”折射出什么?
摘要: 胡殿文 文件連篇累牘,會議多如牛毛。近日,關于開會與吃飯的兩個極端的事例見諸媒體。沿海某廳局負責人因不堪忍受會議過多,讓人統計涉及廳局相關工作全年的開會數量,統計結果令人震驚:1068個!中部地
文件連篇累牘,會議多如牛毛。近日,關于開會與吃飯的兩個極端的事例見諸媒體。沿海某廳局負責人因不堪忍受會議過多,讓人統計涉及廳局相關工作全年的開會數量,統計結果令人震驚:1068個!中部地區一位市長說,他一年有日程安排記錄的接待超過1500多頓飯,有時安排不過來,連早餐都用來陪吃,晚上還要吃夜宵,基本上“吃在外省在家,吃飯錢無處花”。
一年開會1068個,扣除節假日,平均每天3個,這個領導一年到頭整天泡在會海里了。看來那句“工作就是開會,管理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的順口溜 ,并不夸張。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會議布置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以通知落實通知,任何工作似乎都可以通過會議和文件來“落實”,但這種所謂的落實,往往都是形式,其效果可想而知。由于會議眾多,開銷自然不小。因為開一個會議可不是像平時在單位開會那么節?。簳h餐費、房費、場地租用費用、交通費……細細算賬,花錢多了。會議之外,就有了陪吃問題。既要陪上級、又要被下級陪的“兩陪”干部,在上下兩個酒場之間奔波應付,身心俱疲。有媒體報道稱,某位副廳級干部抱怨稱,飯局多時,幾天難吃上粗茶淡飯,他就會夢見豆芽菜小米湯;另有一位副縣長一天陪洗8次溫泉,抱怨“洗澡次數”太多。開會與陪客,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以至于成為的“干部病”。病灶在于干部整天忙忙碌碌,卻是陷于會海文山、送往迎來,無時間和精力謀劃全局辦大事,深入基層辦實事,久而久之,就會脫離群眾脫離實際。
會議泛濫,應酬不斷,一方面,“長官意志”需要用一個會議場合來體現領導講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根子在形式主義,與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格格不入。另一方面,用開會代替工作也是一種作風不實的表現。多年以來,很多領導干部認為主要工作方式就是開會,就愛好開會,只要會開了,上級的精神貫徹下去了,剩下的就是屬下的事情了,領導干部的責任就算完成一大半了。因此我們才會看到“層層開會抓落實”,最后真落實的時候,又到處“跑冒滴漏”,開會的效力大打折扣。一旦出了問題,就會拿出“開過會發過文件”來搪塞。
會議過多過濫是一種懶政,不僅空耗了時間,也凸顯召集者領導無方、管理乏術,更易導致與參會者的本能抵觸,會場上遲到早退打瞌睡也就見怪不怪了。一些地方曾嘗試減少會議數量、提高會議質量的治理措施,有的地方實行“開套會、合并開會”制度,設置“無會月”、“無會周”硬性規定等,但從實施效果看并不理想。
文山會海,送往迎來,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表現。既有作風問題,也有思想問題,既有人的問題,也有體制問題。想根治會議依賴癥,首先要樹立群眾觀點,解決好為了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其次要嚴把經費來源和實施制度問責。釜底抽薪需要減少會議、嚴控會議支出。不僅要嚴控會議規模,還要限制發言時間。在信息傳播手段發達的今天,要利用新媒體溝通上下,落實工作目標,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今天,搬“文山”、填“會海”,切實轉變機關作風,提高行政效率,已是眾望所歸。但人們看到,整治文山會海和吃喝風喊了多年,效果總是不如人意。關鍵是要立足當前,痛下決心,硬起手腕,強力推進。雨過地皮濕于事無補,瓢潑大雨也只管一時,只有抓反復、反復抓,才能湊效。著眼長遠,要從體制機制上創新上著手,從嚴管嚴辦上著力,才能形成長效機制,推動干部遠離會議和接待怪圈。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