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53%
摘要: 加大投入 建立平臺 細化措施我市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53%本報訊 (記者 張愛玲 通訊員 韓盤根)近年來,全市科技部門加大科技對農業經濟的投入力度,組織糧食科技特派員到糧食主產縣傳授農業種植技術,建立農業
加大投入 建立平臺 細化措施
我市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53%
本報訊 (記者 張愛玲 通訊員 韓盤根)近年來,全市科技部門加大科技對農業經濟的投入力度,組織糧食科技特派員到糧食主產縣傳授農業種植技術,建立農業科研平臺,細化科技進步考核等措施,科技在推動農業經濟快速發展方面起到引領作用,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53%。我市首次被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農業科研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我市圍繞農業新品種選育、農產品精深加工、養殖等關鍵技術進行科技攻關,積極組織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年來,組建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數量是過去6年的2.5倍。爭取國家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3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4項、國家科技富民強縣項目3項,審定農作物新品種12項,農業領域項目獲省級以上科研經費1200多萬元。
農業科技富民強縣工作取得新進展。近3年,我市在實施國家、省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中成效顯著,爭取國家級、省級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6項、資金715萬元。這些項目帶動了泌陽縣食用菌產業、平輿縣白芝麻產業、遂平縣和上蔡縣生豬產業、正陽縣花生產業、確山縣中草藥產業等迅速發展,促進了我市特色經濟產業的進一步提升。
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取得新成效。依托河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市農科院等科技力量,按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要求,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園區的科技龍頭作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3年來,全市培育和建立市級農業科技園區8個,認定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通過農業科技園區的示范帶動,把新技術、新成果推向廣大農村,以專求強、以強興業,形成了生產規模,提高了農業科技園區的規模和效益,帶動了農民致富。
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發揮新效益。省科技廳在糧食主產區西平縣掛牌成立了糧食科技特派員服務站,省農科院選派農業科技特派員經常在該服務站指導糧食生產,鄭麥366、矮抗58和鄭麥7698小麥新品種現場觀摩會先后在西平縣召開。由于工作出色,西平縣被認定為“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河南示范基地。同時,組織實施了百畝示范方和千畝高產田,分別就免耕和深耕進行了試驗研究。市科技局多次組織專家對西平縣小麥高產田進行指導,研究高產栽培技術模式,提高小麥單產,解決小麥生長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為糧食核心區建設和“百千萬”工程提供技術支持。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