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單位:中共駐馬店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主辦單位:駐馬店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承辦單位:駐馬店網

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觀察

時間:2022-08-30

來源: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

圖片

弘揚時代新風,建設網絡文明。28日下午,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天津拉開帷幕。

網絡文明是伴隨互聯網發展而產生的新的文明形態,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網絡空間向上向好態勢日益鞏固,網絡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網上美好精神家園的新風撲面而來。

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論壇現場,與會嘉賓踴躍發言,真知灼見相互碰撞。新時代中國網絡文明建設成果展,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將網絡世界繽紛的中國故事娓娓道來。

網絡空間“新風氣”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網絡文明新格局……”大會主論壇現場,國網天津濱海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時代楷模”張黎明與其他與會代表共同發布《共建網絡文明天津宣言》。

“每個人都要當好網絡公益帶頭人,讓網絡成為道德文明的棲息地,讓時代新風充盈網絡空間。”張黎明的一番話擲地有聲。

記者從大會上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互聯網內容建設,弘揚新風正氣,網絡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向上向善的網絡文明新風尚日益彰顯。

圖片

8月2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參會者在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現場參觀展覽。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早在多年前,天津“網上馬克思書房”上線運行。“書房不需付費,為的是讓更多人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汲取營養。”天津市委網信辦一位負責人說。

“學習強國”“全國黨史知識競賽”“紅色文物100”……一批承載紅色資源的App、品牌欄目,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成長于網絡。

“網上宣傳持續走深走實。”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說,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精心做好網上重大主題宣傳等,全社會網絡文明素養不斷提升。

——正能量故事照亮網絡空間。凡人善舉在網絡上贏得的點贊越來越多,“上熱搜”越來越多。數據顯示,中國文明網累計發布“中國好人”16228名,網上互動超過100億次。

“學習好人、爭做好人正在成為我們社會的新風尚。”中央文明辦一局局長薛松巖說。

——網絡文化精品青出于藍。網劇這幾年質感明顯增加,網絡電影《浴血無名川》、網絡動漫《吞噬星空》等一批高質量作品在網上引發熱烈關注。

線下文化元素紛紛上線,持續豐富網絡空間。“全景故宮”“云游敦煌”等小程序上線,古老神秘的中華文明更加真實可感地融入國人生活。“我們在考古過程中網絡直播,國寶文物及時發布,讓三星堆鎖定熱點。”三星堆博物館館長雷雨興奮地說。

深入治理“新行動”

楊柳青年畫娃娃抱魚、霍元甲立像、無人駕駛汽車——成果展天津市西青展廳內,以智能全息投影方式展示的當地文化元素令人目不暇接。傳統文化與人工智能產業集群交相輝映,中間的橋梁正是互聯網。

“展館內專門設計了互動游戲體驗區,比如演示垃圾分類,體現網絡文明建設注重與群眾的互動和參與。”西青區委網信辦副主任許楠介紹。

互聯網不僅是信息平臺、技術渠道和產業載體,更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數據顯示,2012年到2021年,我國網民規模從5.64億增長到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從42.1%提升到7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左曉棟等專家指出,互聯網在飛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粗放式發展的問題,內容變異、隱私泄露、數據漏洞、誠信危機等問題時有出現,這既損害網民切身利益,也不利于互聯網健康發展,這成為網絡時代文明建設的重大課題。

圖片

8月2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參會者在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現場參觀展覽。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網絡家園的安全清朗,需要網絡綜合治理和網絡文明建設雙向發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依法治網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經過10年發展,中國網絡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日益完善,網絡文明建設的法治根基不斷夯實。

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100余部法律法規和管理規定出臺,完成了網絡法律體系的基本構建,確保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2019年以來,我們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200多億條、賬號近14億個。”盛榮華說,針對網絡暴力、網絡水軍、網絡黑公關等較為突出的問題,中央網信辦結合“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集中力量進行整治,為營造良好的網絡生態提供有力保障。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平臺經濟企業也不例外。互聯網平臺無序發展暴露苗頭后,從《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到《關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等,層層遞進,持續釋放出國家推動平臺經濟及其背后資本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信號,為行業發展設置好“紅綠燈”。

圖片

8月2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參會者在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現場參觀展覽。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文明互鑒“新橋梁”

——成果展上,不少人在交流互鑒展區駐足。2021年中國有約、中英互聯網圓桌會議、中坦網絡文化交流會……一個個生動的場景,記錄了我國以網為媒加強文明互鑒的歷程。

互聯網基因中帶有交流的屬性。今年4月,騰訊音樂推出“一鍵出海”功能,音樂人只需一鍵勾選“發行至海外平臺”,其作品最快可在7個工作日上架全球230余個平臺。

“截至目前,5萬多名音樂人在海外發行超過21萬首歌曲,中國音樂正在逐步擴大國際影響力。”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楊奇虎說。

圖片

8月2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參會者在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現場參觀展覽。 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互聯網讓更多國際友人“身臨其境”般走進中國。

自2016年上線以來,“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利用現代數字技術拍攝、掃描、獲取、存儲了敦煌30座石窟的文物信息,為學術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無限可能。

“截至目前,已有美英意等幾十個國家的學者通過這一平臺了解敦煌,點擊量達到1600多萬。”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俞天秀說。

互聯網讓人類跨過國界、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全球變化。

圖片

8月2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參會人員在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博物館面臨嚴峻挑戰,有的甚至被迫閉館。2020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來自五大洲15個國家的16家國家級博物館參加。16場“館長之選”直播吸引約2億中外觀眾在線“追劇”。這一創新之舉讓全球網民感受到異域文化的底蘊和魅力。

通過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中國聲音傳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廣。多位與會嘉賓表示,希望借助中國網絡文明大會這一平臺,將更多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的文化產品推向全球市場,讓更多人愛上中國文化。

文字記者:毛振華 王井懷

海報設計:孫 瑤


掃一掃打開駐馬店辟謠平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州春色校园另类| 免费观看大片毛片| 2022天天操| 女人把腿给男人桶视频app|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免费1000部|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337p西西人体大胆瓣开下部| 大桥久未无码吹潮在线观看| 一线在线观看全集免费高清中文| 日本午夜大片a在线观看|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 |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扒美女内裤摸她的机机|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69免费视频大片| 图片区亚洲色图|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日产精品卡二卡三卡四卡乱码视频|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麻|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冲田杏梨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2019|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在线看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女人笫一次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