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二人民醫院這片田園成了“藥方”
駐報全媒體記者 王捷 通訊員 周甜
在精神康復的探索中,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鄭州大學附屬腦病醫院)開出的一張特殊“處方”,正悄然改變著患者的康復軌跡。這個“藥方”不是藥物,不是器械,而是一方田地、幾粒種子,一片充滿生機的農療園地。
農療項目啟動之初,該院便精心組建跨崗位醫護團隊,從選種、規劃到分配“責任田”,每一環都細致入微。為降低參與門檻、增強患者成就感,團隊特意挑選蘿卜、生菜、大蔥等易種易管的蔬菜品種。“土地最實在,你付出,它就回報,這種確定性,對患者重建認同感至關重要。”一位醫生這樣說道。日常照護中,醫護人員更像患者的“田間伙伴”。每一次農療前,農具被提前打磨、手套備齊、小路平整;勞作時,有人手把手教辨草與苗,有人蹲下示范該澆多少水。遇上沉默的患者,醫護人員從不催促,而是輕聲邀請:“來,我們一起給蘿卜松松土。”
曾有位患者小張,入院時總蜷縮在角落,連碰鏟子都猶豫。醫護人員沒有勉強,而是邊松土邊柔聲引導:“順著根的方向輕輕挖,就像給蔬菜揉肩膀。”漸漸地,小張完成第一片地的松土,輕聲說:“原來這么簡單。”這句簡單的話,成了他心門打開的起點。后來,他不僅主動參與,還會提醒病友:“該澆水了。”

還有年輕的小宇,曾深陷“什么都做不好”的自我否定。醫護人員察覺他總盯著灑水壺,便把澆水的任務鄭重交給他:“這幾壟生菜,就拜托你啦。”從需要提醒,到主動觀察長勢,小宇眼里的光一點點亮起來,甚至興奮地分享:“今天生菜又長高了一點!”
很快,農療園地迎來豐收——生菜翠綠飽滿,大蔥挺拔向陽,蘿卜更是帶著泥土的芬芳,圓潤結實。采收那天,患者李先生拔起自己種的蘿卜,激動地舉到醫護人員面前,聲音發顫:“你們看!這是我種的!以前總覺得自己沒用,現在才知道,我也能做成事。”
小張則小心翼翼摘下幾顆最嫩的生菜,遞到醫護人員手中:“這是我種的,沒打藥,你們嘗嘗。”這是他入院以來第一次主動分享,那一刻,在場的人無不動容。田埂上,笑聲、交談聲此起彼伏,疾病帶來的陰霾,在豐收的喜悅中悄然散去。
據介紹,在這里,農療從來不是簡單的“種地”,而是一場“以雙手喚醒心靈”的專業康復實踐。每一顆種子的發芽,都是患者信心的萌發;每一次收獲的喜悅,都是他們走向康復的關鍵一步。
該院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未來,他們將繼續深化農療康復模式,拓展更多貼近自然、回歸生活的康復內容。他們堅信,只要以專業與耐心為壤,用自然與勞動滋養,就能助力更多患者在耕耘中重獲新生,擁抱有溫度、有盼頭的生活。
責任編輯:侯飛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