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菜園
摘要:我小時候就賣過韭菜、番茄、豆角、冬瓜等蔬果,還常常挎著滿籃子的豆角、辣椒,扛著冬瓜、南瓜給鄰居、親戚送。那方菜園里,不僅長著時令鮮蔬,更扎著我們一家人的根——爺爺和父母當年彎腰侍弄菜苗的身影,如今成了二姐兩口子在菜園里忙碌的模樣。
王鳳蕓
我家的菜園在村子的東南角,有條河溝從菜園下流過,緊挨河溝的地方是半分荒地,后來被爺爺開出來種南瓜、冬瓜和芋頭。荒地的上面就是生產(chǎn)隊里分給我家的菜園,菜園不大,卻給我留下太多回憶。
記事起,每年一開春,爺爺就開始在菜園里忙活兒。他忙著給洋蔥、蒜苗、大蔥松土、鋤草,給韭菜間疏根系、施足糞肥;忙著把頭年冬天收獲了蘿卜、白菜的閑地整理出來,等到清明節(jié)前后種植辣椒、豆角、番茄、甜瓜等夏季作物。
爺爺對種瓜土地的整理真可謂精細,先一鍬一鍬地翻土,遇到大的土塊就用鍬刃或切或拍把它敲碎,再把翻過的土地用鐵耙耙上幾遍。看到土壤耙得非常勻?qū)嵠秸绍浀媚_一踩上去就陷下一個深深的窩,爺爺就開始計劃種瓜的間距和埋種子的位置,把打算埋種子的地方再用剜鏟仔細地翻了拍、拍了又翻,直到土細得如細籮過的面一樣蓬松暄軟了,才把甜瓜、西瓜的種子埋進去,蓋好薄土輕輕按實。壟溝筆直如線,一行又一行、一壟又一壟。我學著爺爺?shù)臉幼臃痢⒄怼⒃苑N瓜果……期待瓜果早日成熟。
我總是等不及瓜果成熟就迫不及待地偷吃,偷吃得多了,就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比如,番茄還是青綠色時千萬不能吃,這時的番茄不但有番茄秧苗的濃濃澀味,還澀中帶酸十分難吃。表皮剛泛出黃頭的番茄澀味淡了,但仍然會讓怕酸的人吃了直咧嘴。等到番茄表皮長到橘中帶紅就是酸中稍帶點甜的口感了,這時再耐心等幾天就放暑假了,滿架的番茄也大量成熟了,我們每天都能摘一大籃子。我和二姐、小弟先把長裂口的番茄挑出來炒菜用,再挑揀出個大飽滿、紅得透亮的番茄用井水浸泡一陣,待到番茄浸透了井水的清涼時切開放到一個大盆里,撒上白糖,攪拌一陣。待白糖融到番茄肉里,我們仨一人拿一個勺子,挖一勺沙沙的酸甜的番茄肉放到嘴里,鮮美的感覺在口腔里炸開,浸潤著我們整個夏天。
爺爺不知從哪弄來一種叫“落花甜”的甜瓜種子,這種瓜黃黃的花兒一落,瓤就能吃了,不像其他品種,非得長到成熟瓜瓤才有甜味。有了“落花甜”給我們解饞,爺爺種的其他甜瓜總算都能幸運地長到瓜熟蒂落。
爺爺去世后,我家的菜園就得趁父親下班或忙碌不堪的母親抽空打理。父母可沒有閑工夫侍弄需要悉心照料的甜瓜和西瓜,我家也就再沒種過甜瓜和西瓜。幾十年后,寫這些文字時,爺爺種的瓜果的香甜氣息像是撲鼻而來,可惜幾十年來再也沒吃到過爺爺種的那種醇厚鮮香的甜瓜了。
因為父母的勤勞,我家不大的菜園里各種蔬菜長勢喜人、出產(chǎn)豐富,除了供應(yīng)一家人一年四季吃菜外,還有盈余送親戚朋友或拿到街上去賣。我小時候就賣過韭菜、番茄、豆角、冬瓜等蔬果,還常常挎著滿籃子的豆角、辣椒,扛著冬瓜、南瓜給鄰居、親戚送。有一年,由于父親多栽了兩壟辣椒,我和二姐一個暑假除了寫作業(yè)都在忙著摘紅辣椒,摘了送人,送不及了就用針線穿起來,一串串掛在屋檐下。一串串紅彤彤的辣椒襯著紅磚墻,淺深層疊的紅色是農(nóng)家在樸實的日子中沉淀的實在的安穩(wěn),是在勤勞的耕作里攢下的紅火火、熱辣辣、看得見、摸得著的希望。
父母到市里幫我們照顧孩子后,我家的菜園就由留守老家的二姐兩口子接手種植了。那片被父母用鐵鍬翻了又翻、用汗水浸了又浸的菜園,到了二姐兩口子手里,又被注入了更鮮活的血脈——春末夏初,早熟的豌豆在晨露里鼓著圓滾滾的肚皮,黃瓜架下藏著頂花帶刺的嫩果,豆角一條條一縷縷地從高高的豆角架上垂下來,猶如掛了一架架碧綠的簾子,連邊角的韭菜都嫩得泛著水光。深秋,青皮蘿卜半截身子是脆生生的綠、下面是水嫩嫩的白,大白菜裹著緊實實的頭,大蔥直愣愣地往上躥,連墻角的一個個大南瓜、大冬瓜都懶洋洋地躺在綠葉藤蔓下等著人采摘。
就算前兩年二姐夫調(diào)來市里工作,勤勞的他也總是趁周末回老家打理那些蔬菜、瓜果,風雨不誤。他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從老家給我們捎來新鮮的蔬菜。有次和二姐視頻,她舉著手機繞著菜園轉(zhuǎn),滿菜園的蔬菜油綠發(fā)亮、生機勃勃。鏡頭里,二姐夫正彎腰撒肥,鞋上、褲腳上都沾著泥。“你看這地,越種越肥了。”二姐的聲音帶著笑意,“等你哥回市里了給你帶新摘的黃瓜、茄子,好吃著呢。”
掛了電話,忽然明白,我家菜園哪里只是種著蔬菜?它是二姐兩口子把平凡日子的溫熱與踏實,一茬茬、一季季種進了菜地里。那方菜園里,不僅長著時令鮮蔬,更扎著我們一家人的根——爺爺和父母當年彎腰侍弄菜苗的身影,如今成了二姐兩口子在菜園里忙碌的模樣。他倆在春種秋收的節(jié)律循環(huán)里,延續(xù)著老家的煙火,守護著我們家人的根。
看那些攀著竹架的藤蔓,豆角纏著黃瓜、絲瓜繞著苦瓜,看似雜亂,卻都在同一方土地里汲取養(yǎng)分,枝枝蔓蔓牽牽連連。就像我們姊妹幾個,哪怕散在不同的地方,也總被這菜園里的牽掛、老家的溫度,纏成牽扯不斷的親緣。
無論我們在城里住多久,只要菜園里還在冒新芽、結(jié)新果,老家就永遠是那個推門就能聞到菜香、抬腳就能踩著泥土的地方,等著我們把日子里的瑣碎都釀成回家的盼頭。
我家的菜園,從來都不只是一片土地,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家的模樣。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quán)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quán)或有權(quán)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yīng)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yīng)有權(quán)益,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quán)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quán)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wù)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他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guān)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作品,請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wǎng)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