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瘦子也會被高血脂“盯上”
摘要:血脂異常是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核心是人體內脂蛋白代謝失衡,主要表現為總膽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即“壞膽固醇”)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或伴隨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即“好膽固醇”)降低。
駐報全媒體記者 王捷 通訊員 魏麗
“我這么瘦,怎么會高血脂?”拿到體檢報告的那一刻,不少體重偏輕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在大眾認知里,高血脂似乎是肥胖者的“專屬疾病”,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瘦子的體檢報告上,血脂指標卻亮起了紅色警報——事實證明,血脂水平與體重并非絕對掛鉤,瘦子同樣可能面臨血脂異常的風險。今天,駐馬店廣濟心血管病專家教我們做好三件事,遠離高血脂。
血脂異常是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核心是人體內脂蛋白代謝失衡,主要表現為總膽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即“壞膽固醇”)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或伴隨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即“好膽固醇”)降低。
千萬別小看血脂異常,它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加速器”,更是誘發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的關鍵危險因素,對心血管健康的威脅不分胖瘦。
很多瘦人飲食清淡、體重穩定,卻依然查出高血脂,其實背后有3類關鍵誘因:
飲食誤區。看似“健康”,實則暗藏高油高糖——比如頻繁喝加糖咖啡、愛吃油炸堅果,或長期過量攝入動物內臟、肥肉,都會導致血脂堆積。
生活方式失衡。工作壓力大、長期熬夜、情緒焦慮等,會打亂內分泌節律,直接影響脂代謝功能,讓血脂調節“失控”。
遺傳與生理因素。部分人存在家族性高脂血癥基因,即使體重正常,血脂也可能先天偏高;此外,隨著年齡增長,代謝速率變慢,老年人(即使偏瘦)也更容易出現血脂異常。
相比肥胖者,體重偏輕人群的高血脂風險更隱蔽,危害也更大:
認知盲區。多數瘦人認為“自己不會得代謝病”,主動體檢的頻率低,往往等到出現胸悶、頭暈等癥狀,或引發血管病變時才被發現,錯過早期干預時機。血管損害更突出。臨床研究顯示,相同血脂水平下,瘦子的“壞膽固醇”(LDL-C)顆粒更小、密度更高,更容易穿透血管壁沉積形成斑塊;同時,瘦人普遍缺乏肥胖者體內較高的“脂聯素”(一種保護血管的物質),血管保護機制更弱,患冠心病的風險反而更高。
“高血脂是可防可控的,瘦人只要做好日常管理,就能遠離風險。”該院神經內科主任劉欽建議做好以下三件事:
吃對食物,避開高油高糖陷阱,奶茶換無糖茶、蛋糕換全麥面包,多吃燕麥、芹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 “血管清道夫”,記住 “主食粗細搭,蛋白選優質,脂肪挑健康”。
動起來。不用擼鐵,上下班提前兩站走路、周末騎車、在家跳10分鐘操都有用,每周堅持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血脂能悄悄降。
定期體檢。20-40歲瘦子每2年查一次血脂,4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者每年查一次,早發現早改善,別等血管堵了才后悔。
責任編輯:郭詩瑋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