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店鄉:產業奔涌勢如虹,鄉村振興繪新卷
摘要:一本工作日記,繪就的產業振興錦繡圖 采訪臨近結束,我們有機會瞥見了李華勇那本隨身攜帶的工作日記。從一棟棟現代化的養殖“別墅”,到日記本上那些正在醞釀成真的產業藍圖……譚店鄉正以一種“勢如虹”的奔涌之勢,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
駐馬店網訊(記者 許靜 見習記者 趙永濤 陳培)金秋十月,天高云闊。當我們走進西平縣譚店鄉的廣袤田野,感受到的已不再是單一的農耕脈動,而是一曲由現代化產業譜寫的、氣勢如虹的奔涌交響樂。這里,一只只健碩的旱鴨、一盞盞璀璨的LED燈、一棟棟拔地而起的現代化豬舍,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講述著譚店鄉在鄉村振興大道上的精彩故事。
鴨鳴沃野,一枚“金蛋”的全球之旅
在譚店村的土地上,一幅動態的畫卷豁然展開——十六萬只活蹦亂跳的旱鴨,如同散落在茵茵草地上的云朵,它們追逐嬉戲,覓食高歌。與之相伴的,是揀蛋工人們忙碌而輕快的腳步聲,他們穿梭于一排排整齊的鴨舍之間,將一枚枚溫潤的鴨蛋熟練地拾起,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這繁忙而不失和諧的景象,是河南華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日常運營的縮影。

公司負責人孫凱偉,一位扎根鄉土的大學生創業者,向我們勾勒出這片產業的宏偉藍圖。“2025年,我們流轉了當地農民177畝土地,建起了56棟標準化鴨舍,最大養殖規模可達20萬只。”他指著眼前規模浩大的養殖區介紹道,語氣中充滿自豪,“目前存欄的16萬只旱鴨,正是我們‘金蛋工程’的主力軍。”
而這“金蛋”的含金量,遠不止于數量。孫凱偉特別揭示了其核心奧秘:“我們堅持全程無抗生素生態養殖。”這份對品質的執著堅守,讓譚店鄉出產的這枚小小的鴨蛋,擁有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證。它們經過嚴格檢測,品質遠超國際標準,從而躍出國門,游向美國、韓國的餐桌,飄香于東南亞的美食國度。

鴨蛋的旅程是一部精彩的“出海記”,而結束產蛋期的母鴨,則開啟了另一段風味之旅。它們被精心運送至浙江、溫州等美食云集之地,憑借其緊實的肉質與獨特風味,成為了當地餐桌上備受青睞的佳肴。

產業的蓬勃發展,引來了遠見者的目光。因此該廠也成了許昌胖東來,雙匯火腿腸出售鴨蛋的源頭廠家。陪同采訪的西平縣政府副縣長、譚店鄉黨委書記李華勇在現場與孫凱偉共同描繪起更宏偉的藍圖。“如何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李華勇指著眼前的養殖基地,思路清晰地規劃著,“我們要搭乘‘西平長壽之鄉’這趟快車,打造我們自己的松花蛋、烤鴨蛋等品牌,讓它們擁有響亮的商標與名字,從譚店鄉出發,走上全國更多老百姓的餐桌。”這一席話,為這片鴨聲鼎沸的沃野,注入了無限的品牌遐想與價值期待。
智造點亮未來,小鄉村走向振興路
如果說鴨產業是根植于土地的傳承與升級,那么在譚店鄉何張村崛起的現代化企業,則展現了這片土地擁抱高新科技的決心與魄力。

步入寬敞明亮的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高速運轉的生產線。幾十名工人全神貫注,在各自崗位上嫻熟地操作著設備。這里沒有傳統鄉村工廠的喧囂,只有精密儀器運行的低鳴和智能化設備高效作業的節奏感。這家專注于廣告標識LED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已然成為譚店鄉產業圖景中一顆璀璨的“科技之星”。
“我們的總部在廣東東莞,但將重要的研發和生產基地放在譚店,正是看中了這里優越的營商環境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企業負責人孫世偉介紹道。公司匯聚行業頂尖技術人才,專注于LED模組、COB模組及LED電源的研發與制造,已成功申請2項國家專利,并被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

其發展速度堪稱“譚店速度”——產能從最初的日產8萬組,飛躍至如今的日產60萬組,實現了指數級增長。其產品版圖更是廣闊:北至東南亞,南達非洲與南美,國內市場覆蓋全國大部分省市,實現了無空白市場布局,市場占有率高達35%。一家鄉村企業,真正做到了“點亮世界”。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家科技企業深深地扎根于鄉土。李華勇欣慰地告訴我們:“這里的工人基本都是當地村民。他們最高月薪能拿到6000多元,最低也不低于3000元。”這份收入,不僅切實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更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個人價值,成為了新時代的“產業工人”。
為了支持這顆“科技之星”進一步發展壯大,譚店鄉黨委政府主動作為,甘當“服務員”。“我們正在為他協調一處廢棄廠房進行改造擴建,”李華勇指著不遠處正在施工的場地說,“預計春節前后就能實現整體搬遷,屆時產能將再上一個新臺階。”臨別之際,負責人孫世偉自信而自豪地告訴我們:“可別小看我們現在的廠房規模,我們的產品銷量,已經能做到全國同品類前三!”這份底氣,正是譚店鄉科技創新實力的最佳注腳。
豬舍“別墅”,現代化養殖的譚店范式
鄉村產業的多元化,在譚店鄉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何莊村的現代化養豬基地,我們見證了另一種顛覆傳統的養殖模式。

“豬也能住上別墅?”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在譚店鄉卻已成為現實。放眼望去,何莊基地內,一棟棟設計科學、結構堅固的現代化豬舍拔地而起,取代了傳統印象中臟亂差的豬圈。舍內,自動化喂養系統精準投喂,確保每一頭豬都能獲得均衡的營養;智能環控系統實時調節溫度、濕度與通風,為豬群營造最舒適的生長環境;高效的排水系統則保障了圈舍的潔凈與環保。
工人們正在對最后的設備進行焊接安裝,隆隆機器聲中,一個現代化、智能化的養殖基地已初具規模。李華勇向我們介紹:“這也是我們今年重點招商引資的農業項目。項目完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出欄生豬可達2萬頭。”這不僅將極大豐富本地及周邊的肉類市場供應,更標志著譚店鄉的畜牧業,正大步流星地邁向集約化、智能化和綠色發展的新階段。
一本工作日記,繪就的產業振興錦繡圖
采訪臨近結束,我們有機會瞥見了李華勇那本隨身攜帶的工作日記。翻開扉頁,密密麻麻的文字躍然紙上,那不僅是待辦事項,更是一幅譚店鄉產業發展的“戰略圖譜”與“民生賬本”:
1 、辣椒種植深加工:預計年產值XXX萬元,可帶動XX名村民就業;
2 、霧化醫療器械生產:技術領先,市場前景廣闊,正在辦理相關資質;
3 、明膠果糖生產:延伸農產品加工鏈條,提升附加值;
· ……
每一個項目后面,都清晰地標注著預期的經濟效益和能帶動的就業崗位。這一個個鮮活的數字,是譚店鄉產業興旺最直觀的體現,也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最生動的實踐。
合上日記,放眼譚店全境,我們看到的是一片希望的熱土。從一枚枚走向世界的鴨蛋,到一盞盞點亮全球的LED燈;從一棟棟現代化的養殖“別墅”,到日記本上那些正在醞釀成真的產業藍圖……譚店鄉正以一種“勢如虹”的奔涌之勢,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
責任編輯:王顥晨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