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秋雨在河南“賴著不走”?
摘要:李芳解釋:“雖然‘氣溫每升1℃,大氣能多裝7%水汽’是全球平均規律,但今年河南秋季氣溫較常年略偏低,因此全球變暖并非此次降水的直接原因。結合最新監測數據,氣象部門預計,10月下旬全省降水將明顯減少,持續已久的連陰雨過程有望正式畫上句號。
2025年“三秋”(9—10月)期間,河南天氣格外反常,一場場雨水接踵而至,將本該秋高氣爽的季節變成了陰雨綿綿的“梅雨季”。
從降水看,河南的雨勢極端性尤為突出:9月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349.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2.6倍,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值,比歷史第二多的2021年同期偏多42%,超半數氣象監測站雨量創同期新高。時間上,河南平均陰雨日數達25.3天,較常年多14天,9月以來先后出現10輪大范圍降水。其中,9月16日許昌蘇橋氣象監測站單日降雨208.1毫米,直接刷新該站2016年建站后的記錄。
更罕見的是“旱澇急轉”的劇烈反差。就在三個月前,河南還飽受干旱之苦,6—8月降水偏少兩成多、氣溫偏高;一入9月,天氣突然“變臉”,降水驟增,瞬間從“缺雨”轉為“澇漬”。這種氣候的劇烈切換,讓廣大農戶措手不及。
“1961年以來,河南僅2014年出現過類似‘夏旱秋澇’情況,但當年6—8月降水偏少四成、9—10月偏多1.1倍,而今年9—10月降水偏多超2.6倍,異常程度更為突出。”河南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李芳說。
為何今年秋雨在河南“賴著不走”?李芳解釋,這場持久戰背后,是多股氣象力量的“合力”。
首先是“大氣屏障把雨鎖在河南”。往常10月,有個叫“副熱帶高壓”的天氣系統會退到長江以南,給北方騰出晴空;但今年它剛好停在黃淮上空,更巧的是,北方又有個“大陸高壓”擋著,兩個高壓像兩堵墻,把下雨需要的云團、氣流全困在河南,雨只能在這兒反復下。
其次是“多路水汽往河南送”。副熱帶高壓的西北側有股偏南風,像條“輸水管道”,把南海、東海的濕空氣不斷往河南運;同時,孟加拉灣的水汽順著西南風來湊數,連臺風外圍的濕空氣也來幫忙,再加上前期下雨讓土壤全濕透了,地面蒸發的水汽又飄回天上變成雨,形成“下雨—蒸發—再下雨”的循環。
最后是“地形讓雨下得更猛”。河南西部有太行山、伏牛山,這兩座山像“屏障”,當暖濕氣流往北邊吹時,會被山擋住往上爬,一爬坡就容易“擠出水”——所以山區及周邊像許昌、周口這些地方,雨比平原偏多20%—30%,部分區域累計雨量超500毫米。
有人擔憂,這是否與全球變暖直接相關?李芳解釋:“雖然‘氣溫每升1℃,大氣能多裝7%水汽’是全球平均規律,但今年河南秋季氣溫較常年略偏低,因此全球變暖并非此次降水的直接原因。不過從長遠看,暖濕氣流向北推進的趨勢確實正在顯現,北方地區秋季的極端降水事件可能會更加頻繁。”
好消息是,這場漫長的雨季終于快要看到盡頭。結合最新監測數據,氣象部門預計,10月下旬全省降水將明顯減少,持續已久的連陰雨過程有望正式畫上句號。不過,雨水剛歇,寒意又將襲來——10月17日后,受冷空氣影響,氣溫將明顯下滑,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可能跌破冰點。

河南日報社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趙一帆 李若凡 劉一潔
責編:路天暢
審核:于濤
監審:孫雅琳
監制:欒姍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