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天心閣:從鐵血壁壘到文旅新地標
摘要:天心閣管理處黨委書記、主任彭楓婷介紹,天心閣(西文廟坪)歷史文化街區被納入全省十大重點歷史文化示范街區,天心閣街區已晉升省級旅游休閑街區。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瑞平 唐江澎 張炎炎

曾經在古城墻上筑起鐵血屏障的天心閣已升級為湖南首個光影主題公園,成為長沙文旅新地標。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啟晴/攝
一座天心閣,半部長沙史。“從進入天心閣的那一刻,你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氣、走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歷史。”7月中旬的一個清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由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與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青年學子組成的尋訪抗戰印跡小分隊由東北門踏入天心閣景區,深入探訪這座見證過長沙最壯烈戰火的瀟湘古閣。
古城墻上筑起鐵血屏障
三次長沙會戰和長衡會戰中,天心閣都是敵我雙方殊死爭奪的焦點。中國將士依托這古老城墻浴血奮戰,用血肉之軀一次次粉碎日寇“以戰迫降”的狂妄野心。
1941年12月底,日軍為打通粵漢交通線,以12萬兵力發動了對長沙的第三次進攻。在天心閣即將失守的危急關頭,中國守軍反守為攻,第10師和第12師共同吹響沖鋒號角,在岳麓山炮臺及守衛天心閣的重機槍掩護配合下,打得日軍倉皇而逃。
當年的戰爭烽火,似乎依然在耳畔鳴響。記者一行穿過市民休閑廣場,只見古樸莊嚴的崇烈塔、崇烈門、崇烈亭沿石階而上依次排開,無聲訴說著長沙會戰的悲壯。
穿過崇烈塔,便是1946年建設的崇烈門。四根門柱上鐫刻著兩副對聯,主聯“氣吞胡羯 勇衛山河”中的“胡羯”直指日寇;側柱篆書對聯“犯難而忘其死 所欲有甚于生”,則道出了抗日陣亡將士為國赴難奮不顧身、為了理想寧可捐軀的偉大民族精神。站在崇烈門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生黃荀初感嘆:“兩副對聯讀起來蕩氣回腸,讓人不禁對抗戰將士的民族氣節和獻身精神肅然起敬。”
經崇烈門拾級而上,穿過崇烈亭,便來到了景區的文物保護區——天心閣閣樓和古城墻區域。因占據長沙城內制高點且城防設施眾多,這里歷來是城池防護的要塞和兵家的必爭之地。
“快看,這些都是我找出來的新寶貝!”采訪當天,天心閣文史專技人員沙偉興奮地向大家展示了12張新發現的從天心閣古城墻角度拍攝的長沙會戰老照片。近年來,沙偉和天心閣管理處的同事們一直致力于天心閣各項史料的發掘和保護:“用歷史說話,讓更多的人通過天心閣銘記抗戰歷史、更了解長沙!”
“文夕焦土”化身文旅地標
戰爭的烽煙已經遠去,天心閣所承載的歷史和記憶卻不會消失。1983年,長沙市政府將毀于文夕大火的天心閣閣樓在原址重建,千年名閣重現生機;2005年,天心閣景區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
位于蔡鍔路的天心閣西門片區,如今被改造成天心閣歷史文化街區。抗戰老照片被放大框裱在青灰色文化墻上,吸引行經的市民、游客停下腳步,重溫那段悲壯的歷史。
從西門進入天心閣景區廣場左側,一尊巨大的警示鐘雕塑矗立于此。這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長沙市政府為紀念1938年文夕大火所修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警示鐘前,一名父親正在給8歲的兒子講述文夕大火的歷史。
2024年,曾是湖南第一座市民公園的天心閣,在建園百年之際,嬗變為湖南首個光影主題公園。每當夜幕降臨,高聳的天心閣閣樓燈光璀璨,古城墻通過光影技術成為最具歷史感的打卡文化墻。天心閣公園光影項目負責人吳穎姝介紹,改造后的天心閣,游客停留時長提升了300%,購票進入天心閣核心景區的游客數同比增長135%,游客滿意度超95%,項目還獲評2024年長沙市年度影響力文化科技融合創新實踐案例。
“站在古城墻上聆聽抗戰先輩的英勇事跡,這種實景體驗與從課本學習的感受完全不一樣。”登古城墻遠眺,岳麓山、湘江盡收眼底;近瞰,長沙第一高樓IFS國金中心仿佛觸手可及。“古今‘長沙第一高’在此同框,這種感覺太神奇了!”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生劉怡佳禁不住連聲贊嘆。
歷史從未遠去,發展從未止步。天心閣管理處黨委書記、主任彭楓婷介紹,天心閣(西文廟坪)歷史文化街區被納入全省十大重點歷史文化示范街區,天心閣街區已晉升省級旅游休閑街區。昔日抗戰烽火地,如今已成長沙文旅新地標。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