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劉軍定:扎根土地十七載 以特色種植為筆 書寫基層富民答卷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永奇 通訊員 周子翔 周金高)10 月 12 日,在上蔡縣五龍鎮老李村惠龍果蔬種植基地里,一排排鋼管拱棚如銀色長龍般整齊排列。掀開一處大棚,綠油油的“螺絲辣椒”掛滿枝頭,翠綠的葉片間透著勃勃生機。劉軍定正和村民們一起采摘辣椒,粗糙的雙手在枝葉間靈活穿梭,汗水順著臉頰滑落,他卻笑得格外爽朗——這滿棚的豐收景象,是他十七年扎根這片土地的最好回報。
劉軍定,上蔡縣政協委員、五龍鎮副鎮長,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五龍人,他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澆灌希望,帶領村民把一座座大棚搭在田地上,把一個個致富夢想種進了現實。
困境尋路:傳統農業難破局
早年的五龍鎮,村民們祖祖輩輩靠種植小麥、大豆、玉米為生。“一年到頭在地里忙活,畝產收入撐死了千把塊,除去種子、化肥錢,一年下來能落下 2 萬塊就算不錯了。” 老李村的張小樓回憶起過去,不住地搖頭。更讓人揪心的是,為了謀生,村里的年輕人大多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勞動力短缺、發展動力不足,不少村民守著自家的幾畝地,卻看不到致富的希望。
產業基礎薄弱、農產品附加值低、銷路狹窄,一些村民甚至稱種地這個行業就是 “食之無味” 的雞肋。而更多的村民守著土地卻難尋致富門路,大伙兒急切地盼望著能找到新的致富途徑。
時任鎮干部的劉軍定每次走村入戶,看到村民們期盼又無奈的眼神,心里就像壓了塊石頭。“不能讓大家一直困在窮窩里,必須找到一條新路子!” 這個念頭,在他心里愈發堅定。
2009 年,劉軍定決定 “走出去” 看看形勢,找找方向。他帶領有志創業的村民,先后奔赴安徽、山東、河北等地參觀考察。當看到當地連片的蔬菜大棚里,瓜果蔬菜長勢喜人,畝產效益是傳統作物的好幾倍時,劉軍定眼前一亮:“咱五龍鎮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憑啥不能搞大棚種植?”
敢為人先:試驗棚里“破冰之行”
“搞大棚?沒試過啊,萬一賠了咋辦?”“咱連基本的溫度、濕度都不會調,種死了咋辦?” 回到村里,劉軍定挨家挨戶動員村民發展大棚種植,卻遭到不少質疑。面對大家的顧慮,他沒有退縮:“技術我來學,風險我先擔,要是賠了,我自己扛!”
憑借對農業的熱愛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2009 年下半年,劉軍定率先流轉 90 多畝土地,建起了第一批鋼管拱棚,嘗試種植早春西瓜、甜瓜和晚秋辣椒。從那以后,他幾乎把家安在了大棚里。白天,他蹲在棚里觀察作物生長情況,記錄溫度、濕度變化,琢磨施肥、澆水的時機,手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衣服上總是沾滿泥土;晚上,他趴在燈下查閱農業資料,筆記本上記滿了密密麻麻的種植要點。
光靠自己摸索遠遠不夠。為了學到更專業的技術,劉軍定多次跑到河南省農科院 “取經”,軟磨硬泡邀請專家團隊到五龍鎮指導。“當時專家來了好幾趟,從選種、育苗到病蟲害防治,手把手教我們。” 劉軍定記得,有一次甜瓜剛掛果就出現了病害,他急得團團轉,連夜開車去農科院請專家,凌晨趕回村里后,又跟著專家在大棚里忙到天亮,終于控制住了病情。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 年春天,第一批早春西瓜成熟,個大皮薄、甜度高,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算下來,90 畝大棚的收益,比傳統種植翻了幾番!看著手里實實在在的收入,之前持懷疑態度的村民們,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也紛紛動起了搞大棚特色種植的念頭。
抱團發展:讓“小棚子”成“聚寶盆”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隨著大棚種植效益越來越好,在周圍村民中形成了良好的帶動效應,不少村民都萌生了種植大棚的想法。為了讓更多人富起來,在劉軍定的鼓勵和支持下,五龍鎮村民劉景立于2010年成立了上蔡縣惠龍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統一供苗、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的全鏈條服務,手把手教村民整枝、授粉、防病害。
漸漸地,在劉軍定的帶領下,當地大棚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 90 多畝,到如今連片的 4000 余畝;從單一的西瓜、甜瓜,到冬天能種辣椒、番茄等多種蔬菜,實現 “一年兩收”,經濟效益大幅提升。“現在種兩畝大棚,年底能存下10多萬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張小樓笑著說,他家如今種了 5 畝大棚,不僅蓋了新房,還買了車,日子越過越紅火。
隨著 “五龍大棚果蔬” 的名氣越來越大,劉軍定又開始琢磨打造品牌。他帶領合作社申請綠色食品認證,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展會,還成功將 “五龍西瓜” 申報為 “國家名特優新產品”。如今,“五龍大棚果蔬” 成了周邊市場的 “香餑餑”,甚至遠銷到湖北、安徽等地。
輻射帶動:致富種子撒滿鄉間
如今的五龍鎮,5000 多座鋼管拱棚錯落分布在田間地頭,4000 多畝種植面積撐起了村民的 “致富夢”。現在,這股大棚種植的熱潮,還輻射到了周邊鄉鎮,帶動近 20000 畝土地發展大棚產業,讓更多村民吃上了 “產業飯”。
作為五龍鎮的致富領頭人,劉軍定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每天清晨,他都會繞著各個種植基地轉一圈,看看作物長勢;村民遇到技術難題,他隨叫隨到;有人想擴大種植規模,他幫忙協調土地、對接貸款。“土地不糊弄人,你對它好,它就會回報你。” 這是劉軍定常對村民說的話,也是他十七年扎根土地的感悟。
從一個人的探索,到一群人的追隨;從 90 畝試驗棚,到數萬畝產業帶;從傳統農業的困境,到大棚經濟的繁榮,劉軍定用十七年的堅守,踐行著 “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 的承諾。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在日復一日的躬耕中,把致富的種子播撒在五龍鎮的每一寸土地上。
如今,走進五龍鎮,耳邊是村民們的歡聲笑語,眼前是滿棚的豐收景象。劉軍定依然穿梭在田間大棚里,他的身影,成了五龍鎮鄉村振興路上最動人的風景,也書寫出了一份沉甸甸的 “振興答卷”。
責任編輯:吳峰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